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董台灣搜集整理,古代金銀錯青銅器裝飾手法和工序。
我國古代在青銅器上做金銀圖案紋飾的方法,目前已發現的,主要有二種。
鑲嵌法
目前已發現的我國古代金銀錯青銅器,有的是採用鑲嵌的裝飾方法,又叫鏤金裝飾法。一九七三年,我國著名學者史樹青,在《文物》上發表了一篇《我國古代的金錯工藝》,主要就是談這種方法。其製作分四個步驟:第一步是作母範預刻凹槽,以便器鑄成後,在凹槽內嵌金銀。第二步是鏨槽。「銅器鑄成後,凹槽還需要加工鏨鑿,精細的紋飾,需在器表用墨筆繪成紋樣,然後根據紋樣,鏨刻淺槽,這在古代叫刻鏤,也叫鏤金」。第三步是鑲嵌。第四步是磨錯。「金絲或金片鑲嵌完畢,銅器的表面並不平整,必須用錯(厝)石磨錯,使金絲或金片與銅器表面自然平滑,達到嚴絲合縫的地步」。
塗畫法
這是漢代金銀錯的主要裝飾手法,這從漢人對「錯」字的解釋:「錯,金塗也」,就可以看出來。
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實物,「金塗」法主要工序如下:
1、製造「金汞劑」
「金汞劑」的製造是一個化學過程,即是把黃金碎片放在坩鍋內,加溫至攝氏四百度以上,然後再加入為黃金七倍的汞,使其溶解成液體,製成所謂的「泥金」。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