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董台灣搜集整理,識別青銅器真假 可以通過「銹色」來辨別。
「水坑」,銹色斑斕,人們習慣稱之為「七彩」,是難以仿造的銹色。所謂「干坑」和「水坑」是古玩界對出土青銅器銹色稱別的行話。「干坑」是指地勢較高幹燥的黃土地帶。如中原、華北、西安、四川等地,含酸、鹽、鐵多種元素,埋藏的青銅器經幾千年的土壤中各種化合物的侵蝕和氧化,長出一層層紅色的斑紋和綠銹,這是干坑出土青銅器的特色,稱之為紅斑綠銹的「干坑皮殼」;「水坑」,是指湖泊較多的水網地帶,特別是湖北,地下水源豐富,土壤多為鹼性,青銅器長期浸泡水中,與空氣隔離,不容易氧化,其銹色多為黑色、黑灰色和黃色,對青銅器的腐蝕性不大,特別是深埋的青銅器加填很厚的石灰層的防護措施,有多層棺槨嚴密隔離,並採用防腐性很強的金絲楠木,更增加它的保護性能。
識別真假,「銹色」可參
如何識別古玩市場的「青銅造假」?年代久遠的青銅器渾身佈滿銹色,然而銹有真有假,識別銹、研究銹的問題就變得極為重要了。「真銹,器物長年埋在地下,銹蝕很深,呈藍綠色,有的有裂痕、裂口,裡面也是銹跡斑斑。如果一件器物銹蝕嚴重的會出現大幅減重的現象。硬綠銹有層次,每一層銹的顏色都不一樣,外深內淺。可見結晶膜狀閃光銹體,多數屬於窖藏品或隨葬品。而偽銹顏色不正,有的呈『粉綠狀』,色較鮮艷。偽銹不牢固,塗顏色的銹,有毛刷痕跡及毛髮遺留。化學催生的銹,似深坑綠銹,有氣孔有氣味。
除了辨別真假,銹的顏色也直接反映出銅質地的好壞。青銅還有「泛金」或「返金」現象,但只出現在剛剛鑄造完成、尚未使用過就入土的器物上,這些幾乎全部出土於商代安陽地層中,其他地區僅見個別。還有一類銹叫「水銀古」,又稱「黑漆古」,是戰國至漢代的一種高技術的冶鑄工藝,是價值很高的罕見品種,在唐代末期已經失傳,到宋代幾乎絕跡,可分表層、滲透層、坯體層,黑漆古又有紅、綠、藍、白、黃等顏色。
以上是由古董台灣搜集整理的「識別青銅器真假 可以通過「銹色」來辨別」的相關知識,更多收藏知識,請持續關注古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