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人面紋羊角鈕銅鐘(1張圖片)
  • 23年4月3日 17:4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這件西漢人面紋羊角鈕銅鐘,通高19、縱徑8.1、橫徑4、底寬14厘米,1976年出土於廣西貴縣(今貴港市)羅泊灣1號墓。 

  該鍾呈半截橄欖形,上小下大,頂有羊角形鋬鈕,上端開長方形孔。鼓部正面鑄有浮雕式的人面紋:人面呈桃子形,臉龐輪廓及眼、鼻、口突起,清晰顯現;頭頂一對倒八字形外撇的彎角,形若羊角;人面的兩眼平視、雙唇閉合,神態威嚴肅穆。合模鑄成。 

  羊角鈕鍾流行於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是一種極富地方特色的青銅打擊樂器。已知最早的羊角鈕鍾出土於雲南楚雄萬家壩的春秋晚期墓,但以嶺南發現最多,如廣西、廣東、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區及越南北部。在廣西,除貴縣外,浦北、西林、容縣也有出土,形制大致相同。 

  與銅鼓一樣,羊角鈕鍾作為古越人使用的重要的打擊樂器,其在戰國至漢代甌駱文化遺跡——左江崖壁畫中有描繪:在首領的帶領下,伴隨著敲擊羊角鈕鍾、銅鼓等發出的節奏和音律,祭祀人群翩翩起舞。 

  經測音,此人面紋羊角鈕銅鐘正鼓音為#C5-27、側鼓音為E5-4。音高、律制與同墓共出的“布”字銘鈕銅鐘、銅鑼、銅鼓完全相同,可與這些樂器合奏本地特有的音樂旋律,廣泛應用於各種祭祀等活動。 

  除了實用功能外,羊角鈕鍾還被賦予作為權力和財富象徵的社會功能。 

  馬承源主編《中國青銅器》指出,“人面紋是一種半人半獸的怪神,有的僅有面部,有的還有獸的身軀,面部雖為人形,但還包含獸類的特點,如頭上長角,口中有獠牙”。裝飾人面紋的器物,多是專用於祭祀活動的青銅禮器或巫術祭祀中的用品。裝飾人面紋的羊角鈕鐘,被賦予了“天神”的威嚴和法力,佔有它的人變為可以與天上神仙溝通、傳遞各種世俗願望的“人神”。“通天達地”“人神合一”,也是統治者用來顯耀其權力和財富、神化自身以鞏固其統治地位的工具。 

  羊是古越人所尊崇的圖騰神之一。羊角鈕鍾上的人面頭頂飾有一對外撇的羊角,應是古越人對羊圖騰崇拜的體現。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