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匠心的春秋青銅卵形器「僉父瓶」(共2張圖片)
  • 23年3月7日 15:5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在商周時代,由於生產力提高,製造業發達,青銅鑄造技術成熟,青銅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以其雄偉的造型、精巧的構思、古樸的紋飾著稱於世,是中國文物瑰寶中的一朵奇葩。各式各樣的青銅器,不僅讓後人驚歎於古人豐富的想像力,而且其獨特的青銅文化更為中華民族文化留下了深厚的歷史積澱。在各式各樣的青銅器造型中,與鳥相關的鳥形器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珠。

圖2

  這件春秋僉父瓶(圖1),棗莊市東江村小邾國貴族墓葬出土,通高26.5、口徑14.2、腹頸20.2厘米,重2.7千克。用途未詳,疑為盛酒器。子母口,蓋器合成一體為豎立的鳥卵形,素面。蓋器均為雙貫耳,可以穿帶。蓋器對銘,21字銘文:“霝父君僉父作其金瓶,眉壽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之”(圖2)。此器自銘為瓶,造型奇特,頗為少見。李學勤先生看過該器後,亦給予了高度評價。 

  眾所周知,商人的祖先是東夷人。《詩經·商頌·玄鳥》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史記·殷本紀》載:“殷契母雲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從這些傳說推測,我們的祖先認為自己的先人是因鳥而生,鳥是他們的生命之源,因而對鳥的崇拜即對自己祖先的崇拜,生活在海岱間的東夷人將鳥作為自己崇拜的圖騰。東夷人的鳥圖騰崇拜對戰國、秦漢的仙人文化影響很大。這些傳說中的仙人即是“人面鳥身”。《山海經·大荒北經》說:“大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在兩漢時期出現了一些羽人的實物,這些羽人,人面,兩隻大耳向上豎起,體生羽毛,背生雙翅。這是漢代羽化升仙思想在圖像學上的反映。 

  東夷族全用鳥為名號,歷史又稱這一帶的古代居民為鳥夷。古代很多文獻記載關於鳥崇拜的傳說,並且這些記載在今天已經為考古學文化所印證。遠古時期的東夷人將本氏族的圖騰——鳥畫在身上、做成羽衣穿在身上、將自己使用的器物做成其形,認為這樣既是對自己圖騰的崇拜,也是讓自己的圖騰來保護自己。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認知水平在不斷變化,人的思想也在不斷複雜化。圖騰也經歷了一個由單純的動物、自然物向人格化、神化轉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人的思想、文化發展變化的過程。人們將鳥看成了人格化的神,“羽化升仙”可以說是東夷人鳥圖騰崇拜的昇華,東夷人對中國文化史和思想史貢獻巨大。 

  鳥卵無疑是生命的延續,將鳥卵形狀運用到日常生活的器物中來,真可謂巧奪天工,匠心獨運。在滕州地區出土的許多史前遺物是鳥崇拜的直接體現,鳥以寫實的圖像或作為模仿的對象,出現在其生活中。陶鬹是東夷文化大汶口、龍山文化階段的典型器物,其造型模仿的是鳥的形象。在商周貴族墓葬中出土許多與鳥有關的器物,亦或有很多鳥紋裝飾。如前掌大遺址出土的玉鳥形飾件及鳥形銘文器,薛國故城出土的青銅鳥形杯及春秋鹿角銅鳥形飾,這不能不說是東夷民族鳥圖騰崇拜的具體表現。 

  鳥圖騰崇拜並沒有因為社會的進步而完全銷聲匿跡,相反,它們以文化的形式深刻銘記在東夷地區居民的頭腦中,所以,崇鳥習俗依然十分固執地在東夷地區先民的日常生活中被表現出來,東夷先民們禮尊鳥類,崇拜鳥精靈,將獲得福佑平安的真誠願望寄托在鳥神上。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