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裝裱方法
  • 21年11月4日 12:0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唐卡裝裱方法,唐卡是一種線條複雜、色彩豐富、帶著濃郁宗教特色的卷軸繪畫,大多數唐卡表現的是藏傳佛教的主題,也有很少一部分表現其他題材、服務與其他內容。繪製唐卡所用的顏料,取自不透明的礦物及植物,再按比例加上一些動物膠及牛膽汁,所繪就的唐卡即使經過數千年,依然色澤鮮明不褪色。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唐卡裝裱方法。

唐卡繪好之後,要在畫面的四邊縫裱絲絹,這縫裱的絲絹,叫“貢夏”。“貢夏”可以用各種絲絹製作,其尺寸大小比例是相對固定的。“貢夏”的下幅長度約占畫面部分的1/2,下幅顯得稍長;上幅長度約佔下幅長度的1/2,也就是占中心畫面部分的1/4。

唐卡在畫面的四邊圍有兩道紅色或黃色的絲帶貼面,藏語稱之為“彩虹”。每道絲帶的寬度是左右側幅的1/2;如果僅有一條絲帶,寬度便是側幅的1/4,側幅的其他3/4是絲絹襯裱面。

有時也可以在“貢夏”的下幅中央看到一塊絢麗精美的錦緞。這塊錦緞顏色不定,形狀可以是正方形,橫長方形或豎長方形。錦緞位於唐卡下幅的中央,約佔下幅面積1/3,叫做“敦嘎”或“托居”。有時在“貢夏”的上幅中央也有這樣一塊錦緞。

唐卡背面的裱襯物可以是棉布、絲絹、綿緞等。一般來說,裡襯只裱糊唐卡的“貢夏”部分,不裱糊畫面部分;也有給唐卡整個背面都裱上黑襯的。還有一些唐卡,雖然背面全裱,但裱好之後,在畫面背後做一個翻蓋,以便能夠看到寫在唐卡背面邊上的文字。在這種情況下,除了人們要揭開襯頁看背面文字的情況外,平常唐卡畫面背面與裡襯的兩個底邊都固定在一起。

唐卡前面的兩個邊最後是用紅線鎖邊,值得注意的是,在縫裱時用一個叫“唐薪”(Thang-shing)或“止薪” 的圓木棒將唐卡的底邊捲好並將其撐住。根據唐卡的大小確定“唐薪”的粗細。一般“唐薪”的長度是與唐卡的寬度基本相同,兩端可再長出唐卡寬度的3厘米,兩端套上用金銀或青銅製成的對稱套蓋,也就是軸頭。有了“唐薪”之後,把唐卡捲起來就方便多了,故唐卡又稱卷軸畫。

在唐卡的頂端還有一根扁平木條叫“卡薪”(ga-shing)或“貢薪”(gong-shing),縫在“貢夏”的綢緞下面,起到支撐唐卡畫面的作用。木條越往兩端越細,以至於從截面看就像一個小木楔,長度與唐卡寬度相同,兩邊不要突出來。

唐卡前面有一幅用絲絹製作的面蓋蓋住整個唐卡,最好的一種絲是“面子綾絹”,質軟、色黃,帶有紅綠色的斑色。面蓋用紅色、黃色、藍色絲絹條交替縫合而起,或者就用一種顏色的絲條作面蓋。面蓋縫在唐卡的頂端,面蓋中央還有一些褶子。畫有本尊、護法神的唐卡,其面蓋絲絹也有白色、黃色、藍色、綠色等,不過這類唐卡的面蓋絲絹條彼此不縫合在一起,都是相互分開的。沿唐卡面蓋上部綴有一排有褶子的掛布,下垂約8厘米,用紅色絲絹製作。

假如將唐卡寬分為四份,其中左右兩邊的四分之一處垂有兩條綵帶,每條綵帶的寬度等於“貢夏”側幅的一半。綵帶一直垂到唐卡的底邊,綵帶底端呈鳥喙形,叫“小鳥嘴”。當面蓋放下之後,兩條綵帶便垂在面蓋的外面,並和面蓋隔開。這樣可以只把面蓋向上捲起,讓兩邊綵帶直接垂在面畫的前面。在唐卡頂端,兩條綵帶的中間有一條繫住上卷面蓋的細繩,待面蓋上卷後用這條細繩把它折疊繫好。細繩上面還有一條布繩用來掛整幅唐卡,或在唐卡卷裝後用布繩把它紮好。

以上就是關於“唐卡裝裱方法”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