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銅棘刺紋尊鑒賞(共2張圖片)
  • 22年12月5日 17:3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西周青銅棘刺紋尊,現收藏於鎮江博物館藏。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寫詩曰「一尊易致蒲萄酒,萬里難逢鸛鵲樓」,詩句中提到的尊是古代在宴會上使用的酒器或祭祀禮器,從這我們可以知道西周青銅棘刺紋尊的是做什麼用的。

尊原作器的共名銅器銘文中常將尊彝二字聯用是為禮器的共名宋代才將尊作為盛酒器的專名其形大口中腹外鼓圈足中原地區盛行於商和西周春秋戰國時少見吳國境內的情況有所不同當西周晚期後尊類器在中原大地上漸漸退出舞台時本地區的尊則以新的面貌展現出獨特的風姿形制不斷演變具體表現在器形增大腹部更加扁鼓膨出飾紋更為繁縟如勾連紋棘刺紋等延用至春秋晚期。

西周青銅棘刺紋尊鑒賞

1976年12月,江蘇鎮江丹陽司徒公社發現一處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窖藏,共出土青銅器物26件,其中2件棘刺紋尊(圖為其中1件):一件通高27.8厘米,口徑29.3厘米,一件通高23.2厘米,口徑24.9厘米,皆侈口,扁鼓腹,高圈足有直裙,頸、足飾密集的鋸齒紋、幾何紋,腹飾帶有纖細而密集的青銅芒刺的棘刺紋,頸腹足間界以圈點紋。這種三段式扁鼓腹棘刺紋尊呈現出濃厚的地方特色,引起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這兩件棘刺紋尊器型在上海松江、安徽屯溪、武進淹城等地亦有發現,其鋸齒紋亦見於浙江紹興306號戰國墓,密集的棘刺紋等飾紋特色在廣西恭城地區的器物上也有發現,這類器物既結合了中原商代銅尊的器型特徵,又融和了吳越等南方百越地區的紋飾風格,迥異於中原商周青銅器。

    除此之外,研究者的目光也被器物的棘刺紋飾吸引,這種芒刺樣的紋飾是如何鑄作出來的呢?經多年研究,學者們普遍認為,該類器物花紋的製作方法十分複雜,大概是以范作紋,由於是徒手刻劃,致使紋飾單元排列並非整齊劃一。在底紋刻就後,再於各個紋飾單元上以針刺范,做出棘刺的型腔。從鑄型工藝上看,形成棘刺並不複雜,只是要求掌握好刺范時范的乾濕度,若范太干,無法刺入,若范太濕,刺入後泥范變形後毀掉棘刺的型腔,但是總的看來,鑄造棘刺紋青銅技術難度是相當大的,主要在於凝固後如何脫范,從考古發現得知,吳國的鑄造匠師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西周青銅棘刺紋尊鑒賞

每一種器物,由於王朝的更替,典禮制度的變化,習俗的相互影響,乃至生產技術的進步,演變成很多種表現形式,尊初作器的共名,銅器銘文中常將「尊彝」二字聯用,宋代才將尊作為盛酒器的專名。基本造型是侈口,長頸,圓腹或方腹,高圈足,象徵古人身份、地位,「以待祭客之禮」。尊在中原地區盛行於商和西周,春秋戰國時少見。地處江南的吳國境內情況有所不同,當西周晚期後尊類器在中原大地上漸漸退出舞台時,吳地的尊則以新的面貌展現出獨特的風姿,形制不斷演變。具體表現在器型增大,腹部更加扁鼓、膨出,飾紋更為繁縟,如勾連紋、棘刺紋等,沿用至春秋晚期。

這件西周青銅棘刺紋尊以其圖案質樸洗練,疏朗暢達,富於韻律感,有節奏美,一改中原青銅器渾厚凝重端莊神秘的面貌,而以其輕巧纖秀、生動活潑的形態展現出異於中原風格的特色,可謂彌足珍貴。

時間一點一點地流逝、不知不覺中便稍縱即逝,猶如白駒過隙。這件珍藏於江蘇鎮江博物館的西周青銅棘刺紋尊,向我們講述在那遙遠的古代人們的生活方式,把歷史的原貌盡力向我們呈現。收藏文物,瞭解歷史——這才是眾多藏友的樂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