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幾百年的這把紫砂壺 卻極少在茶盤上見到(共3張圖片)
  • 17年6月29日 22:4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李茂林僧帽

  時大彬 僧帽 博物館

  【候選理由】複雜的工藝、別樣的身姿,讓它在豐富多彩的紫砂造型中獨樹一幟。幾百年的歲月沉澱,它很少見於茶盤之上,卻一直在紫砂藝人的巧手中,散發著藝術的魅力。

  這是一一個別具特色的方器造型:鴨嘴形流、壺身口沿處延伸出的蓮花瓣,由高到低,極富動感;壺鈕為佛球狀,猶如僧帽之頂;壺頸緊接花瓣,好似帽沿;六方壺身、耳型的手把上有一似飛把的小扳手,在壺把的下方級以蓮花紋,壺的各個部分的銜接自然貼切,因酷似出家僧人頭上戴的帽子,故得名僧帽壺。

  僧帽壺原是元代創製的瓷器壺式之一,因壺口形似僧帽而得名,主要特點為口沿上翹,前低後高,鴨嘴形流,壺蓋臥於口沿內,束頸、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強烈的少數民族風格。它的用途初期專為佛教僧侶飲茶,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變成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茶壺。明、清時期,紫砂興起,瓷器中的一些造型也在紫砂上得以運用。不同藝術間的相互交流,無形中豐富了紫砂的創作。明代以後,紫砂藝人們在借鑒與創新中,將僧帽的器型移植過來,並使之有了一定的發展。

時大彬僧帽

  據考證,最早製作紫砂僧帽壺的是明代萬曆年間的李茂林。李茂林款的僧帽壺嘴短直,嵌蓋,壺肩上平面有篆文一圈。壺底刻“萬曆丁丑子京先生索,文嘉銘”。壺身上貼蓮瓣花紋裝飾,均依據佛教習慣而來。如果將嘴、把剔除的話,李茂林款的壺身與當今和尚冬天所帶的帽子最為相像,是“僧帽壺”中比較特別的款式。

  在其之後,便是明代首屈一指的制壺大家時大彬。這把僧帽壺現藏香港茶具博物館,特點同樣非常明顯:壺分六等分。壺冠分五瓣蓮花,第六瓣則改為流。蓋鈕為佛球狀,耳型壺把上有一小扳手,形狀似飛把,靈動自然。壺底刻有“萬曆丁西年時大彬制”九字楷書款。

  雖同是萬曆年間的作品,但兩把壺相差較大。不過若是分別與早期僧帽瓷壺相對比,時大彬款僧帽壺則更能反映傳承與創新。從傳世作品看,清代以後的僧帽壺並不多見,到了近現代,一位紫砂大家與借帽壺結緣,讓僧帽壺的傳承得到了更好的延續,並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他就是紫砂泰斗顧景舟。那他如今,在一些紫砂書籍中,我們可以見到多種樣式的大彬僧帽,演繹出不同的風格。壺體風格有圓的、也有六方的;有高僧帽、也有矮僧帽。鴨嘴流有圓有方;流的下方有半圓的、也有錐形的;蓮花瓣有高牆的、也有矮牆的;滴子有六方菱形、也有佛球狀。這些細節的稍許變化,可能源於僧帽本身不同風格的造型設計,多變的風格也展示了壺型豐富的美感。

  回眸僧帽壺的身影,我們看到了紫砂悠久的傳承,藝人們豐富的創造力,領略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是文化的交融,更是時代的經典。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