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靈芝嵌寶石白玉帶鉤(共2張圖片)
  • 19年11月30日 14:0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側視圖

  帶鉤,即古人腰帶連接所使用的帶扣,一般由鉤首、身、鈕三部分組成,古稱“犀比”,有琵琶、鳥獸、條、鏟等多種形狀,紋飾以蟠螭紋、龍紋、獸紋、鳥紋、幾何紋、渦紋等常見。帶鉤將腰帶的兩端加以閉合,既是生活實用品,又是裝飾物。

圖2 俯視圖

  帶鉤的材質豐富,常見的帶鉤以青銅鑄造居多,也有金、銀、鐵、玉等製成的,其中玉質帶鉤是其中較為珍貴的一類,早期一般只有貴族才能擁有和使用。玉帶鉤最早見於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遺址,至春秋中期,玉帶鉤的形態才日臻成熟。此後經過歷代發展創新,至元明清時期,玉帶鉤已由實用性逐步轉為玩賞性。 

  本文所要介紹的這件清靈芝嵌寶石白玉帶鉤(圖1),為新鄉市博物館收藏,屬國家三級文物。此帶鉤為玉和寶石的復合質地,長10.8、寬3.1、厚2.6厘米,重72克;整體呈琵琶形,鉤首圓雕一靈芝狀,上鑲嵌一顆心形紅寶石,下突雕圓鈕,其上鏤空立雕一隻小螭虎爬行狀(圖2),發向後飄拂,但須卻在頜下撐起螭虎頭,面對靈芝;玉質潔白細膩,幾乎達到羊脂白玉級別,十分精巧玲瓏。 

  明清時期的玉帶鉤,大都是琵琶形、如意形;鉤首有龍有鳳,有鳥有獸,鉤身上常有圓雕鏤空各種奇異的怪獸,或鑲嵌各種寶石。由於這一時期帶鉤的實用性已經退化,主要是以把玩觀賞為主,所以選料考究,體形厚重,鉤頭精雕細刻,鉤身上常常鏤雕螭龍、異獸等,十分生動。新鄉市博物館收藏的這件白玉帶鉤,首部就取靈芝之形,寓意吉祥如意。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