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瓷器上的紋飾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緊張載體之一。明、清官窯瓷器紋樣較之民窯的嚴謹工整。它們都以物言志,畫必故意,表達著皇族對天下的明白,拜託著他們對生存的瞻仰,同時也是他們宣傳封建意識的工具。在明、清官窯瓷器紋樣中,龍紋、花草紋是其大宗,嬰戲紋 、獅子紋常用。紋飾的畫面依期間的變遷有差別的期間特性。如氣魄磅礡的壽山福海紋,明代宣德朝的蘊藉典雅,而清康熙朝的則加繪鹿、松樹、玉輪、蝙蝠、雲朵等粉飾物,努力將對祥瑞的瞻仰暴露。清代官窯瓷畫特殊講求祥瑞圖案的運用,寓福祿壽之意的尤甚。
一、人物紋
1、 八仙
「八仙」即張果老、呂洞賓、漢鍾離、韓湘子、鐵拐李、何仙姑、藍采和、曹國舅,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八位神仙。相傳他們學道成仙,各有一套本事,故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之說。八仙所持之物:張-魚鼓、呂-寶劍、漢-扇子、韓-花籃、鐵-葫蘆、何-笊籬、藍-橫笛、曹-陰陽板,被稱為「暗八仙」。明嘉靖後,八仙成為瓷器裝飾題材之一,有”八仙過海”、「八仙祝壽」、「八仙捧壽」等內容,清初仍較盛行。(圖一)
傳說中的玄門神仙。畫面有八仙過海、八仙祝壽、八仙捧壽等。後兩種紋飾偶然另多兩人,一位是肩扛桃枝或手捧壽桃的東方朔,另一位是高顱頂的老壽星。(圖二)
2、 和合二仙(圖三)
傳說中的兩位神仙,又稱和合二聖,各代表一位高僧(名叫寒山,拾得),是傳統的象徵性神名。畫面上,兩位胖僧人,一位手持捧盒,另一位拿一柄蓮花,笑臉可掬,取調和和洽之意,故在民間舉行婚禮時喜好陳列和合像,以求吉祥。偶然,捧盒半開,飄出的雲氣中圈著五隻蝙蝠,意為五福。
3、 福祿壽三星
清代瓷器裝飾題材。畫面繪蝙蝠、鹿桃或松、鶴、壽星老人等內容。蝠、鹿音同「富」、「祿」,分別代表富貴和高官厚祿,松、鶴、壽桃、壽星均寓有長命之意。此圖又稱「三星」。瓷器上裝飾此圖,象徵福、祿、壽三星高照,表達了眾人的優美願望。(圖四)
畫面多作蒼松下三、四位老者相聚。一位是鶴髮童顏的老壽星(眼前每每加繪東方朔獻桃),一位後隨一隻鹿,取鹿的諧音,寓”祿”之意。另一位是福的化身,偶然還繪有蝙蝠相襯,以寓”福”意。
4、 四妃十六子
傳說中帝王的四位妃子與她們的十六個兒子,偶然僅繪十六子。(圖五)
5、 嬰戲紋
瓷器上裝飾的兒童嬉戲、玩耍的畫面。始見於唐代長沙窯,在注子的流下用褐彩繪一負擔蓮杖、手挽飄帶的胖娃,外罩青釉。宋金時期,耀州窯、定窯、介休窯、景德鎮窯、磁州窯等均有嬰戲紋產物。裝飾方法為刻劃、印花、繪畫等。圖案有童子戲花、雙嬰盪舟、騎竹馬、抽陀螺、垂綸、玩鳥、蹴鞠、趕鴨、放鵪鶉、攀樹折花等,筆劃簡潔流通,構圖生動生動。明清時很盛行。(圖六)
嬰戲紋有很多差別的畫面,也各有祥瑞之意,偶然乃至非常牽強附會。如童子持蓮, 寓意為連生貴子;三個孩子在缸邊玩耍,意為三綱(五常);十六子即代表四妃十六子;別的另有百子圖。(圖七)
6、 麻姑獻壽(圖八)
麻姑的傳說出自葛洪的《神仙傳》。傳說麻姑在牟州東南姑余山修道。成仙後住在蓬萊島,曾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三月三日王母壽辰,設蟠桃盛會,眾花仙子邀麻姑同往祝壽。畫面上所畫即為此意。故舊時慶女壽多畫麻姑像以賀。
二、動物紋
1、 龍:帝王的象徵。(圖九)
2、 鳳:帝后的化身。(圖十)
3、 獅子:王權的物化。(圖十一)
4、 蝙蝠:多繪五隻蝙蝠,意為梅開五福,如中心加繪團”壽”,則為五蝠捧壽。五福為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語出《書.洪範》。(圖十二)
5、 金魚:富可敵國。瓷器紋飾。盛行於清代。富可敵國是形容財產極多。《老子》:「富可敵國,莫之能守」。後又將富可敵國稱富有才學之人。《世說新語·賞譽》載:「王長史(王濛)謂林公(支遁),真長(劉惔)可為富可敵國」。因魚與玉音近,故清代瓷器以繪金魚來比喻富可敵國。(圖十三)
6、 蜜蜂和猴:立刻封侯。(圖十四)
三、植物紋
1、 蓮花:聖潔的象徵。(圖十五)
2、 松竹梅:歲寒三友。(圖十六)
3、 山茶:多子。(圖十七)
4、 牡丹玉蘭:玉堂富貴。(圖十八)
四、祥瑞物圖案紋
1、 八祥瑞:佛教中的八種祥瑞象徵物。
(1)、輪;(2)、螺;(3)、傘;(4)、幢;(5)、花;(6)、罐;(7)、魚;(8)、腸。(圖十九)
2、 暗八仙:玄門傳說中的八位神仙手中所持之物。
(1)、扇子-漢鍾離;(2)、魚鼓-張果老;(3)、橫笛-韓湘子;(4)、葫蘆-鐵拐李;(5)、陰陽版-曹國舅;(6)、寶劍-呂洞賓;(7)、花籃-藍采和;(8)笊籬或蓮花-何仙姑。因借物喻人,故稱暗八仙。(圖二十)
3、 三巒與海水:壽山福海。(圖二十一)
4、 錦地繪花:錦上添花。(圖二十二)
5、 結(盤腸)、磬、魚:吉慶有餘。(圖二十三)
6、 寶相花:寶相是佛教徒對佛像的莊重稱謂。寶相花是一種象徵性的花。它會合了蓮花、牡丹、菊花、石榴的特性,並舉行了藝術處置懲罰,更符合人們對祥瑞意念的審美需求。(圖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