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造幣廠及所造銀元(共7張圖片)
  • 18年4月28日 13:4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清朝時期上海造幣廠及所造銀元

咸豐四年(1854年),上海江海關成立,委託英國皇家造幣廠鑄造一套五枚銀幣,分別是關平一兩、五錢、二錢、一錢、五分,主幣正面內圈橫書從右向左讀「關平」、直書「銀壹兩」,外固有直讀「中外通寶」四字;背面內圈為太極八卦陰陽圖,外圈是首尾相接的兩條龍紋,該幣未流通。

上海造幣廠及所造銀元

PCGS AU 50上海縣足紋銀餅壹兩郁森盛豐年,始稱「上海銀餅」,咸豐年間上海道仿照外國銀元形制鑄造,極少見,老五彩包漿,狀態上乘.成交價格:345000元。 

    咸豐六年(1856年),上海縣王永盛、郁森盛、經正記號商鑄造銀餅。「上海銀餅」有一兩、五錢兩種面值,一兩面值重37克左右,銘文有四種,流通六個月便停止使用。

同治六年(1867年),上海工部局委託英國香港造幣廠鑄「上海一兩」銀幣。圖案出現了英國皇徽和國徽,讀序與我國一般錢幣相反,主圖蟠龍為獅頭,外以英國最高勳章圍繞,該幣未流通。

上海造幣廠及所造銀元

機制幣精品銀元圖片:NGC AU-Details上海縣足紋銀餅壹兩經正記,成交價格:23500美元。

另有上海工部局貳錢,未流通。

民國抗戰前上海造幣廠及所造銀元

民國九年(1920年),經北洋政府核准,籌建上海造幣廠。

民國十六年(1927年),國民政府財政部核准恢復上海造幣廠籌備工作,委派唐壽民為廠長。

民國十七年(1928年),上海造幣廠改為中央造幣廠,由國民政府財政部直屬。

上海造幣廠及所造銀元

NGC MS 61上海縣足紋銀餅壹兩王永盛 ,打鑄深峻,字體立體凸出、完整清晰,版底幾近光潔,淡彩氧化味道佳。成交價格51920美元。

民國十九年(1930年)四月十七日,廠房建造、設備安裝竣工,鑄鍍金紀念章,正面為孫中山頭像、背面為帆船。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上海中央造幣廠試鑄金本位幣,其中銀質幣有四種幣值,分別是壹圓、半圓、貳毫、壹毫。

同年,鑄「三鳥幣」,該幣正面為孫中山五分側面像,上環列「中華民國二十一年」,背面中央雙帆船,海面波浪起伏,東方旭日初升,光芒四射,空中翱翔三隻海鷗,寓意「國運」、「一帆風順」、「旭日東昇」,左右分列「壹圓」,直徑39毫米,重26.67克,成色八八。

上海造幣廠及所造銀元

珍品機制幣銀元拍賣價格與圖片:PCGS SP 62上海縣上海壹兩射線版 ,成交價格305500美元,加上佣金約合人民幣224萬。

該幣有著戲劇性命運,據傳,該幣剛發行,正逢日本軍隊發動「九?一八」事變,當時有人把空中圖案附會為日本國正要升起,三隻鳥被說成是東三省要飛掉了,因此輿論嘩然,紛紛指責國民黨。政府也感到「天上的飛鳥是外國人的徽記,凌駕於中國帆船之上」,都認為不妥,馬上下令收回這版銀幣,以制止謠言流傳。民國二十一年版「船洋」總鑄量為226萬枚,實際流通不足5萬枚。關於孫像船洋的收藏知識請看:孫像船洋以及版別。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三月八日,南京國民政府正式公佈《銀本位幣鑄造條例》,四月五日發佈《關於廢兩改用銀本位幣佈告》,把鑄行新幣和「廢兩改元」一體實行。

同年,上海中央造幣廠鑄造孫中山像民國二十二年帆船幣,面值壹圓。

上海造幣廠及所造銀元

PCGS SP 62+上海縣中外通寶一錢 ,估價:50000-70000美元。

    該幣正面為孫中山身著漢裝的五分側面像,上環列「中華民國二十二年」;背面中央海面上一艘雙帆船,左右分列幣值「壹圓」,直徑39毫米,重量26.6克,成色88%,共鑄28060918枚。

同年,上海中央造幣廠根據《銀本位幣鑄造條例》開鑄廠條兩種,成色分別是九九九、八八零。廠條高9公分,平面上長27公分,寬12公分,底長25公分,寬10公分,合銀本位幣一千元。民國二十二年八月至民國二十五年五月,共鑄甲種廠條(九九九)3556條,乙種廠條(八八零)571177條。

上海造幣廠及所造銀元

PCGS MS 64+,孫像三鳥民國21年壹圓銀幣 成交價格86250元。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上海中央造幣廠鑄造孫中山像民國二十三年帆船幣,面值壹圓。

該幣正面為孫中山身著漢裝的五分側面像,上環列「中華民國二十三年」;背面中央海面上一艘雙帆船,左右分列幣值「壹圓」,直徑39毫米,重量26.6克,成色88%,共鑄70956464枚。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上海中央造幣廠鑄造孫中山像民國二十四年帆船幣,面值有二,壹圓、中圓,樣幣未流通。

同年,國民黨政府實行法幣政策,禁止銀元流通,停鑄銀幣,但仍鑄廠條。
後,還陸續鑄造輔幣,主要是鎳幣、銅幣,這裡不再列舉。

上海造幣廠及所造銀元

PCGS民國22年孫像船洋

民國抗戰後上海造幣廠及所造銀元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8.13」抗戰爆發,停止鑄幣,遣散人員,將設備運往內地,先後分別在武昌、成都、桂林、蘭州、昆明建分廠。10月27日,廠房被日軍侵佔。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24日,中央造幣廠由侵華日軍移交給國民政府海軍司令部接收。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中央造幣廠正式復工,但主要經營副業,熔煉銀、銅,軋制銅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主要代替中央銀行熔鑄十兩金條,成色九九。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0月10日,恢復鑄幣生產,鑄造民國二十三年孫像帆船幣,至次年5月,共鑄幣662.5萬枚。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上海造幣廠遷台灣。

5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金融處(後改為中國人民銀行華東發行處)派軍代表陳鎮泰、王振揚等人接管中央造幣廠,改為人民造幣廠。

6月7日,中共華東局決定復工鑄幣,利用接管時庫存的原料和半成品,生產銀圓(袁大頭)11天,支援解放大西南。這11天生產的袁大頭稱為上海三角圓。版主將其分為三種類別,並詳細列舉出其特徵,這裡引用其中一種「混配三角圓挑貝」。瞭解更多的收藏資訊請到機制幣論壇。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