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榮獲2014國際文物修護會議「福布斯獎」(1張圖片)
  • 14年5月17日 04:1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國際文物修護學會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自一九六○年代以來,一直是考古文物業界最重要的國際盛會,2014國際文物修護會議將在香港大會堂舉行,文物修復會議從2014年9月22日到2014年9月26日,為期五天。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博士榮獲本屆「福布斯獎」。
   文物的種類和取材廣泛,包括書畫、版畫、服飾與織繡、壁畫、雕塑、傢俱、漆器、玉石、陶瓷、各類青銅器和金屬等,需因應其特性採用不同的處理技術。文物建築的保護,包括具東方特色的古跡、考古遺址及歷史建築等亦是備受重視的文保議題。至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如社區的傳統、風俗、禮儀、音樂、手工藝,其珍貴的文化價值若得不到重視和承傳,將隨年月變遷湮沒於瞬息萬變的新時代裡;因此我們更需以創新的方法和技術保護這些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息息相關的古跡珍品。藝術文物和文化遺產包含著多元的價值和意義,它們除了外觀形態散發著懾人的魅力外,更是歷史文化的載體,承載著無數的記憶或蘊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有待發掘與探討。保存和修復工作不獨是透過專業知識和嶄新科技解讀與詮釋文物的構造特色及歷史,還要重溯這些瑰寶的原貌和光彩。東亞藝術珍品和文化遺產源遠流長,有著獨特的風格和本質,是時間與歷史交織下的瑰寶,蘊含當地的歷史及文化內涵,教人心動和尊重。

2014國際文物修護會議會議議題是「東亞藝術文物與文化遺產的修護」。2014年香港文物古董修復會議將檢視修復人員如何保存、復現和傳承這些文明瑰寶所蘊藏的涵意與智慧,並探討東亞文物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在修護方案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與會者可透過討論與交流,瞭解匠心獨運的東亞傳統工藝、文物製作原材料的特色、文物的使用方式及傳統的修復技術。隨著科技不斷發展,資訊流通便捷及修復專業益受重視,這次會議相信可以探索出更具體明確和持續可行的方法,用以修護這些文物瑰寶。

本次會議由國際文物修護學會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籌劃。康文署希望藉此大型學術會議,向國際展現和推廣香港的文化風貌,以及在文物保護工作上取得的豐碩成果。
  在會議上,文物保護專家會探討東亞歷史背景和亞熱帶氣候如何為文物保存和修復工作帶來不同挑戰。大會其中的一個亮點,是一節以「博物館環境監控」為題的研討會,將探討博物館應怎樣制訂藏品的保存環境,在兼顧保護文物需要的同時,盡量把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減至最低。
  此外,學術評審委員會在全球徵集的數百篇論文和學術海報文稿中,嚴格甄選了52篇論文、45份學術海報和20份學生海報於會上發佈。由明日起,同場亦會舉辦有關修復專業服務和產品的展覽會。
  開幕典禮的其他主禮嘉賓包括國際文物修護學會主席莎拉?斯坦尼福斯 (Sarah Staniforth)、康文署署長李美嫦。

在2014國際文物修護會議開幕典禮上,國際文物修護學會主席莎拉?斯坦尼福斯(Sarah Staniforth)向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博士頒授文物保護專業內的最高學術榮譽──「福布斯獎」,以表彰其在業內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單霽翔博士是首位獲得此殊榮的華人,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
  單霽翔博士在會上作了主題演講,題目為《民眾是文化遺產的真正主人——由幾件農民群體保護文物故事引發的思考》。他講述了在國家文物局工作的10年間,經歷了很多文物保護的工程,接觸了很多保護文物的團隊,其中幾件農民群體參與文物保護的故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表示,文化遺產保護作為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社會公益事業,需要動員廣大民眾的積極參與。許多珍貴文物的第一時間發現者和保護者就是普通民眾。民眾是文化遺產的創造者、使用者和守護者,是文化遺產的真正主人,廣大民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是文化遺產事業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也是文化遺產事業的未來和希望。只有民眾傾心地、持久地自覺守護,才能實現文化遺產應有的尊嚴,而有尊嚴的文化遺產,才具有強盛的生命力,才能成為當地社區和民眾的驕傲。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