箑邊竹刻刻法有哪些?
  • 23年7月25日 13:5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箑,扇也。箑邊竹刻即扇骨竹刻,是將竹刻技藝運用於折扇上的一門雕刻藝術。折扇起源於日本,舊稱倭扇,後經高麗(朝鮮)傳入中國。箑邊竹刻刻法有哪些?箑邊竹刻刻法有以下幾類:

一、陰刻:

刻印章可分陰文、陽文,箑邊竹刻也可分陰刻、陽刻。將圖紋刻去,使之凹陷於竹面之下者為陰刻。反之,將圖紋四周竹材雕去使圖紋凸顯者為陽刻。陰刻又可按進刀的深淺、輕重、粗細,分為毛雕、淺刻、深刻幾種。

(1)毛雕:

毛雕又稱模雕,最早見諸記載的毛雕竹刻為唐代德州刺史王倚家中的一支毛筆。據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記載,筆管中間,「刻《從軍行》一鋪,人馬毛髮,亭台遠水,無不精絕。」清早期制簫名家車袞在簫上用毛雕法刻「瀟湘八景」及「十八羅漢圖」(李放《中國藝術家徵略》),晚清江都於碩,蘇州章桂三,沈筱莊等人在箑邊上用毛雕法微刻書畫,令人驚歎,可見毛雕刻法由來已久。毛雕一般為劃刻,執刀如執筆,起刀略重,走刀輕捷,運刀僅靠指力,由於毛雕多為刻微細之白描書畫以及刻人物之鬚髮,禽鳥之絨毛。要求刻者成竹在胸,隨意隨手刻出,線條圓轉流暢,或如高古之遊絲描,或如飄逸之蘭葉描。這種刻法往往不先畫好圖稿,然後依樣摹刻,因此沒有深厚的書畫功底是刻不了的。

中國書畫之線條,它不僅只是粗細一致之白描,而是還有粗細、頓挫、轉折,及墨色的乾濕、濃淡、枯毛之變化,從而構成了奇趣妙韻之書畫藝術。而毛雕僅能刻出細勁的線描,不能真正刻出書畫之神韻,要達到刻畫合轍,那只有運用淺刻和深刻的竹刻技藝了。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