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琮之首,堪稱「琮王」(共4張圖片)
  • 20年2月9日 06:2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玉琮,是中國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帶有神秘色彩的禮器,其性質和作用一直是長期討論、懸而未決的問題。

1986年6月在浙江餘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12 號墓中出土的這件玉琮,器形碩大,紋飾複雜,製作精緻,是全面認識玉琮的絕妙例證。

來自五千年前的神秘玉器:玉琮之首,堪稱「琮王」

此件玉琮由透閃石、陽起石系列的軟玉製成,呈黃白色帶紫紅色瑕斑。形狀為矮方柱體,高8.8 厘米,射徑達17.1-17.6 厘米,重達6500 克。其器形的寬闊,為現有玉琮之首,堪稱「琮王」。

來自五千年前的神秘玉器:玉琮之首,堪稱「琮王」

我們今日所講的這件「琮王」琢刻有精巧獨特、典雅細緻的紋飾,由豎槽內的八組神人獸面圖像和八組以轉角為中軸線、四角上下並列的簡化人、獸、鳥組合紋飾構成,對稱工整、匠心獨具。

這一簡化了的神人、獸面、鳥紋的組合紋飾,在1982 年上海市青浦縣福泉山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的玉琮上曾首次發現。

上部神人的臉面作倒梯形,眼睛為重圈,鼻子寬闊,嘴巴闊扁,兩排十六枚牙齒臉面和冠帽均是微凸的淺浮雕,下部為肢體,上肢形態為聳肩、平臂、彎肘、五指平張叉向腰部,下肢作蹲踞狀,腳為三爪的鳥足。

在神人的胸腹部以淺浮雕凸出威嚴的神人獸面圖像的發現,使我們認識到,這是良渚人崇拜的「神徽」

這件玉琮出土時,平正地放置在墓主頭骨的左上方,可見其對於墓主的重要性。

這件「琮王」,根據反山墓地同出的扁側足釜形鼎、淺盤大圈足豆、鼓腹矮圈足罐、敞口筒腹缸等器物判斷,當為良渚文化中期,距今五千年。

清代乾隆皇帝徵集收藏的玉器中也有不少玉琮,神秘的禮器卻被誤用為香薰器。

來自五千年前的神秘玉器:玉琮之首,堪稱「琮王」

後有「戊戌季夏御題」,及「乾」字圓章,「隆」字方章。

因玉琮在周以後,漸漸失去了原有的禮儀重器功能,逐漸不為人認識。清代乾隆時期早已不知此為上古玉琮,將之識為車之輞頭,定為漢代之物。

此件玉琮由清人將內孔重新打直,並配一琺琅銅膽,作為香熏使用。

來自五千年前的神秘玉器:玉琮之首,堪稱「琮王」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