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銅幣背嘉禾雙枚(共5張圖片)
  • 17年1月25日 12:3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造的「雙枚中華銅幣」,錢徑31.4毫米,厚1.43毫米,重9克,是典型的無地名、廠名及政府名的「三無」銅幣。

中華銅幣背嘉禾「雙枚」試鑄樣幣一枚,PCGSSP63BN,拍賣成交價格RMB 293250元。

正面中心為「中華銅幣」大字楷書,上有滿文中華銅幣字樣,下為英文「THE REPUBLIC OF CHINA」,大珠圈背中心繁體書寫「雙枚」二字,上有楷書體「中華民國十三年造」,兩旁是兩株嘉禾以綵帶束縛,極似民國初期「袁大頭」銀幣圖案,但做工比較粗放,鑄造工藝一般。

1924年(民國十三年)中華銅幣雙枚(二十文),NGC AU58BN,拍賣成交價格USD 1888美元。

此「雙枚」銅幣能引起錢幣收藏家的重視,不僅是它將漢、滿、英文三種文字集於一身,開創了民國銅元文字怪異的先河,還將幣值二十文改為「雙枚」。使人不解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成立了中華民國。

清朝末代皇帝宣佈退位後,民國所鑄造發行的金、銀、銅幣上已找不到滿文蹤影,而這枚中華民國十三年鑄造的雙枚幣上卻仍有滿文。因其「三無」身份,及至如今仍難斷定出其「娘家」為何處,泉界對此也是爭議不斷。而據筆者掌握的資料看,主要有三種說法:

1924民國十三年中華銅幣雙枚,字體清晰,品相完整,拍賣成交價格USD 1121美元。

一是出自山西造幣廠。民國初期,軍閥混戰,盤踞山西省的軍閥閻錫山曾任中華民國海陸空軍總司令、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等要職,他曾在山西鑄行過巨額銅幣,標新立異地在銅幣上,首冠以「中華銅幣」字樣,以八年版、十年版為最多,流通於當時的晉、魯、豫、綏諸省,幣上都沒有地名、廠名、政府名,使擁有「中華銅元」的人很迷惑,而找不到「娘家」。

中華銅幣背嘉禾雙枚 NGC MS 62,拍賣成交價格RMB 25300元。

二是出自河北省之說。近期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戴晴波著《中國銅元大集》中,在「中華銅幣雙枚幣」一欄中,明確指出:此幣系河北省張家口北機制銅元局於民國十三年至十六年(1924—1927)鑄造。著名錢幣學家孫仲彙編著的《簡明錢幣辭典》,也確認此幣為河北省張家口的口北造幣廠鑄行。

三是「吃不準」,難以定論。如遼寧省遼沈書社出版,由張培林等著的《中國機制銅元》一書中,並沒有將此幣歸納於山西或河北兩地造幣廠,而將其「打入另冊」,列入「待考」機制銅元之列。

1924民國十三年中華銅幣背雙枚 AU,拍賣成交價格USD 1121美元。

綜合以上觀點,筆者更傾向於其為河北省口北造幣廠所鑄一說。因為該廠在民國十三年不僅鑄造了中華銅幣雙枚幣,還鑄有中華銅幣十文,而且直至民國十五年還在生產。民國十三年的雙枚幣相對較多,民國十五年的中華銅幣雙枚幣則很少,但這些銅元都是泉家追尋的收藏佳品。

錢幣收藏的意義不僅在於擁有藏品,更大樂趣則在於破解藏品的蘊含的歷史價值。今介紹此幣,望泉友共討。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