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刻書的特點辨別刻書的真偽
  • 23年7月24日 20:3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董台灣搜集整理,從刻書的特點辨別刻書的真偽

今天主要教大家從刻書的特點來辨別刻書的真偽。刻書是人類社會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它的風格面貌反映著當時的政治背景、經濟狀況和文化風尚。書籍校勘的精粗、開本的大小、版式的規制、印紙的優劣、墨色的好壞、字體的風格、裝幀的特點等,都可以透露出社會的時代氣息和歷史特徵。

宋代刻書的特點

宋代刻書從版式上講,前期多白口,四周單邊;後期仍多白口,左右雙邊、上下單邊,少數四周雙邊。宋代刻書的字體,是將唐代諸位大家的字體運用於刻書了,如唐代的大書法家褚、顏、歐、柳諸家在書法上的較大成就就是把楷書推向了高峰,而刻書的字體又恰恰需要這種端莊凝重的楷字。宋代刻書的用紙,過去搞版本的人多稱為白麻紙、黃麻紙和竹紙。近年來,有關研究造紙術發展史的專家多次取樣分析鑒定,認為過去人們所講的白麻紙或者黃麻紙,是說紙的纖維形似。事實上,當時人們造紙多為就地取材,原料為樹皮和竹子。

元代刻書的特點

元承南宋遺風,元初的某些刻書風格特點與舊書無大差異。但縱觀整個元代刻書的特點,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黑口、趙字、無諱、多簡。「黑口」:即指每版中縫線的上下兩端為寬粗墨印的黑條子。「趙字」,是指元代刻書的字體大多數都模仿找趙孟頫的字,此為元朝刻書的又一明顯特點。「無諱」,指元代刻書見不到諱字的跡象,不像宋版書那樣,皇帝的嫌名廟諱處處可見。「多簡」,是指元朝的刻書多用俗體字或簡體字。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