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清·鏤雕像牙梅子盒,故宮博物院藏
我國諸多工藝品之中,象牙雕刻是獨一無二的頂尖藝術品。象牙表面潤透如玉,紋理細膩規整。因為象牙容易雕刻,是古今中外雕刻大師施展才能的絕佳原料,頂級象牙雕刻藝術品是天然和人工雕刻藝術的完美結合。
象牙製品建立在殘忍的殘殺之上,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深入,象牙貿易禁令之下,牙雕藝術品因為原料匱乏而逐漸稀少,雕刻技藝無人傳承,很多牙雕藝術品即將成為絕版。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清宮典藏牙雕藝術品。
清朝,牙雕藝術的鼎盛時期
我國牙雕工藝源遠流長。人類在3000多年前就開始以象牙作為祭祀用品,甲骨文之中還有商王捕象的記錄。在殷墟考古遺址之中曾經發現了許多象牙,四川三星堆之中也出現了比較原始的象牙雕刻品。
清·牙雕葫蘆形筆掭
最初的民用象牙製品只是一些比較實用的工具,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祖先開始使用象牙製作裝飾品,在商周時期,我國的牙雕工藝出現了第一個發展高潮。和很多傳統工藝一樣,牙雕工藝在人口急劇增長且經濟飛速發展的明清時期達到了發展的巔峰時期。清朝的牙雕藝術品得到了文人雅士們的偏愛,大量立意典雅的作品開始出現。一些名畫家還參與到了牙雕創作之中,促使了牙雕藝術出現了更多藝術風格。
早在元代宮廷,就已經有了專門雕刻象牙和犀牛角的作坊。明代皇家所用的牙雕製品是由“御用監”製作的。清朝早期,宮廷牙雕工藝還在繼承明朝的傳統,無論是在雕刻技術還是藝術審美上都有了一定的發展。而到了清朝中期,象牙雕刻的藝術創作更加繁瑣奢華,那時候的牙雕工藝分為宮廷手工藝和民間手工藝兩類,而在民間,牙雕技藝分為江南和廣東兩大流派。
蘇州牙雕從唐宋時期已經初具規模,並且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蘇州擁有非常濃郁的藝術文化底蘊,孕育了一大批水平高超的雕刻藝人,江南地區的牙雕製品一直保留著地域特色,深受文人畫的影響,意境悠遠,給人以恬靜之感。
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嘉慶象牙編製嵌象牙染雕蘭菊圖畫琺琅柄扇
廣州的牙雕以精工細緻,玲瓏剔透而著名,廣州的工匠在雕刻之時極盡繁瑣,追求極致。在康熙禁海之後,廣州是唯一對外貿易的港口,所有的象牙在進入內陸之前都要經過廣州,為廣州的工匠們提供了大量的優質原料,廣州的牙雕藝人碾壓各地流派,成為全國之冠。廣東牙雕也被稱為南派牙雕,著重於雕工,並且講究象牙的漂白,尤其擅長於鏤空雕刻。廣州的牙雕不僅僅滿足於國內貴族富豪的要求,因為其精湛的技藝,也遠銷至海外。為了滿足國外顧客的需要,他們借鑒了國外寫實繪畫藝術的長處,並且以染色、拼接的方式體現立體感、寫實感。
清朝造辦處也集結了諸多國內高超的牙雕藝人,他們生產的是專門供皇室所用的宮廷製品,融合的江南和廣州的風格特色。造辦處的牙雕製品不是根據匠人自己的審美雕刻的,而是先要呈現給皇帝審閱,皇帝滿意之後才開始操作。造辦處的牙雕作品在乾隆時期達到了巔峰時期,而到了清朝後期,宮廷牙雕開始走向沒落,風格上除了繁瑣之外已經看不出什麼意境。
象牙雕花大吉葫蘆 清·乾隆
清朝牙雕工藝
清代的牙雕雕刻技法已經趨於完備,不僅出現了圓雕、浮雕,還出現了登峰造極的鏤空雕刻。
所謂圓雕是指用整段象牙作為原材料,經過雕刻者的創意,雕刻成立體的造型。一般作為桌案的擺件或者人物類的雕塑,在清朝,圓雕型的人物雕像已經非常寫實繁瑣了,衣服的質感和皺褶表現得惟妙惟肖。
清·象牙雕松梅圖筆筒,故宮博物院藏
浮雕用的一般是平板的象牙材料,大大小小的材料,皆可以運用這種雕刻方式,這種雕刻具有明顯的立體層次感,特別是高浮雕,介於圓雕和平面雕刻之間。
明清之後,竹雕和木雕工藝非常繁榮,很多高級的竹雕工藝師將竹雕的技藝運用到了牙雕工藝之上,圓雕和浮雕也是在這些竹雕工藝師的促進之下得到了長足發展。
鏤空雕讓牙雕作品具有了玲瓏剔透的美感。早在元代,創作者們已經開始在平板的材料上面結合浮雕的技藝進行鏤空雕刻。宋代開始,鏤雕技法已經發展成熟,象牙雕刻的“鬼工球”讓人歎為觀止,而到了乾隆朝時期,鬼工球已經可以雕刻到了13層。鬼工球的雕刻需要藝人有著高超的技術和強大的心理素質。清朝的鏤空雕不僅僅用於鬼工球的雕刻,為了追求象牙製品的美感,宮廷之中的眾多牙雕擺件都是利用鏤空雕刻和浮雕相結合裝飾的。
鬼工球
清朝的象牙製品除了雕刻作品之外,象牙編織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工匠們將象牙劈成絲之後,再將其編製成作品。將象牙劈成絲的技藝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並且一直傳承了下來。象牙具有較強的韌性,人們將這些薄如紙片的半透明象牙絲打磨出潔白的光澤,再進行編製。宮廷之中的象牙席、象牙扇等等都是用這種象牙絲編製而成的。因為氣候條件的限制,這種象牙編不可能在北方完成,能大量製作的只有廣州。
象牙席製作難度極大且耗時耗力,在雍正朝時期,雍正皇帝認為其勞民傷財,達官顯貴們用這種東西炫富斗富,所以雍正帝下令徹底禁止製作象牙絲編織品。因為皇帝的刻意打壓,象牙絲編織品漸漸沒有了市場,這項複雜的工藝最終失傳。現在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還保存有兩張象牙編織涼席。
故宮典藏牙雕藝術珍品
現在,在北京故宮博物館之中收藏的牙雕作品有數千件之多,包括了生活用具、文房用品和工藝陳設品等等。這些牙雕作品部分來自於清宮造辦處,大部分還是廣東官員進貢的牙雕精品。
在雍正時期,造辦處的牙雕作品趨向於江南的娟秀之風,清新雅致,多為精巧的工藝品。雍正朝象牙染色雕花柿式盒,是以象牙染色之後,製作而成的柿子形盒子,工匠們巧妙地將柿子的柄製作成如意的形狀,並且裝飾以萬字圖案,象徵著“萬事如意”。
雍正朝象牙染色雕花柿式盒
乾隆皇帝即位初期,造辦處還是繼續雍正朝偏好的江南風格,追求雅致情趣,後來廣州的匠師們陸陸續續被召進宮中,他們也深受江南風格的影響,竭力模仿蘇雕。到了後期,乾隆皇帝漸漸對廣州的雕刻手法和風格有所瞭解,乾隆皇帝偏好奢華繁瑣的工藝品,自然對廣州的精細鏤空雕刻讚不絕口。乾隆皇帝竭力將這種複雜的雕刻風格和皇室的雍容華貴相結合,形成了宮廷新的牙雕風格。
牙雕月曼清游圖冊
在乾隆的追捧之下,廣州的匠人很快確定了在宮中的絕對地位,將廣州的精細雕刻發揮得淋漓盡致。現在我們在故宮博物院之中還能看到當時的巔峰作品“牙雕月曼清游圖冊”。圖冊以楠木匣子精細盛裝。每一冊都是對折的,左邊為象牙雕刻的仕女圖,右邊則是螺鈿鑲嵌的乾隆帝所作的詩文。這幅作品完成於乾隆六年,融合了江南和廣州的雕刻風格和雕刻技藝。
廣東的牙雕是皇家最為青睞的珍藏品,在故宮博物院之中,我們依舊可以看到當年進貢的諸多南派牙雕作品。從雍正時期開始,廣東的牙雕作品已經開始大量進貢至皇宮之中,因為雍正帝對江南牙雕的偏好,所以廣州當時進貢的牙雕藝術品種類並不多。最為著名的也就是宮中珍藏的象牙席,根據史料,清宮廷曾收藏十幾張象牙席,而今日只留存了2張。
清·象牙鏤雕祝壽塔
嘉慶帝之後,宮廷造辦處的牙雕已經開始衰落,宮中的牙雕用品的主要來源就是廣東的牙雕了。此時的廣東牙雕作品已經向大型化發展,而且雕工更加繁複。象牙鏤雕祝壽塔,高足足一米,表現的是群仙為王母祝壽的場景,大到亭台佛塔,小到仙鶴小鹿都雕刻得惟妙惟肖。整個作品融合了鏤空、浮雕、染色、圓雕、拼接等等諸多工藝,是當時廣東牙雕技藝的巔峰作品。專家推測這是晚清大臣為了給帝后祝壽而進獻的。
結語
古人喜愛牙雕,不僅僅是因為它奢侈、聲名顯赫,而是因為其鮮明的藝術特色,不是其他藝術品可以代替的。
今天,象牙雕刻藝術已經再難回到當初的繁榮。20世紀80年代,我國成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締約國,中國象牙雕刻進入了困境,沒有原材料,也沒有年輕人再願意傳承。這對一門古老的特色手工技藝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但對於動物保護有著重大和積極的意義。
清·描金帶彩象牙什錦梳具 故宮博物院藏
牙雕藝術的衰退,讓這些存世的藝術品更加難能可貴,即便不能擁有,故宮留存下來的牙雕藝術臻品,也可以讓你大過眼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