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如何「玩弄」文物藝術品
  • 20年2月14日 05:2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玩弄」是收藏大家的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境界。因為收藏品承載著遠古的歷史和文化,承載著藝術審美、工藝傳承和流傳經歷。當然,收藏藝術品正因為有這些特殊的稀缺性和獨有的價值,使得它同時具有升值的潛力。
說到收藏,從收藏的歷史來看,歷朝歷代都有收藏文物的愛好。上至皇帝和貴族官員階層,下至士大夫文人和富商階層,大多數對前朝歷代文物收藏有一種無法抗拒的誘惑力。尤其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文物收藏已經相當普遍。但要說到收藏境界,就不是簡單收藏那麼容易。起碼要收藏到真品,並且把收藏歷代文物看做是對民族文化根基的延續。通過收藏,增加文化修養和體會文物收藏帶來的精神享受。一個人選擇了收藏,實際上是選擇一種生活狀態,選擇一種生活狀態,實際上是選擇一種境界。但是收藏的境界高低是取決於對待收藏的態。
一件經歷千百年的文物藝術品或文物遺址,恰巧被你收藏或發現。如果你不研究它的文化價值、體會給你帶來的深層次愉悅,或者不把這種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傳播出去,只是一味的利用的商業價值為自己牟利。這種收藏觀,久而久之會讓自己成為逐利的「奴隸」,這樣就失去玩收藏的樂趣和意義,比如收藏古陶瓷,並不是因為古陶瓷的制燒工藝和藝術性高於現代陶瓷,主要是緣於歷史賦予它們的深厚的文化積澱,緣於對祖先文化的認知和崇仰,緣於我們對傳統文化藝術傳承的責任,緣於我們對逝去的時光的留戀和追憶…….而我們大多數收藏家和愛好者,卻恰恰沒有認識到這點,或者是有意無意的忽略了這些。這是缺乏歷史辯證法的基本知識,更是缺乏正確的歷史觀。
平常心很重要,首先是愛好。收藏分類別和藝術品質,但不分貴賤。小收藏有小的境界,大收藏有大的境界。比如收藏煙標、收藏小人書,收藏唱片,收藏鐘錶,收藏郵票。這些收藏與那些動則上百萬千萬的書畫瓷器相比很小,但小有小的好處,小有小的方便。如果把這些小收藏的各個門類和品種都收藏齊全,並形成一定的規模,通過這些收藏能展示其相關的時代背景和文化特色,這也是一種收藏境界。

作為文物藝術品領域的瓷器收藏來說,在眼力具備的情況下,如果還不具備財力,不一定非得要收藏到幾百萬或者數千萬一件的精品,才算收藏具有一定的意義。如果有這種思想,收藏則是很痛苦的一種選擇。其實收藏名貴的精品殘修器和瓷片,照樣也能成就夢想,尤其通過收藏瓷片,不但自己開闊了視野,而且通過這些瓷片收藏彌補了館藏完整器缺失的器形和品種,完善了陶瓷發展史。給深入研究陶瓷窯口的學者和藏家提供重要的實物標本證據,這也不失為一種收藏境界和貢獻。

北京藏圈裡有一位瓷片收藏家,人稱「片兒白」,他通過自己多年收藏的數萬片瓷片,開設了博物館,並把其中一些有經歷的瓷片,逐個寫出來,整理成書,給人們講述瓷片後面的故事。他從《打眼》到《開眼》,從《開眼》到《掌眼》,從《掌眼》到《片面之瓷》,每一部作品都有聲有色。收藏古瓷片使白明出了名,有人要給他工作室,有人要幫他開公司,還有人要做他的經紀人,他都婉言謝絕。「我這是狗屎上不了台盤,」他戲謔道,「我只想過三比三的日子,三分之一干本職工作掙錢養家餬口,三分之一經營發展博物館,三分之一寫作。」你別看他調侃自己:「我整個兒一個敗家子加撿破爛的,玩不起整的才玩碎片兒呢,這叫畫餅充飢。」其實,他隨便穿著一件白色對襟褂子和一雙黑色圓口布鞋,手裡把玩著一塊元代青花瓷片或核桃,那份閒情逸致,是何等的享受和自在。還有北京的瓷片玩家李有成先生(已經去世)、曲永建先生、尹書立先生等人都是把瓷片玩的有聲有色的主兒。河北、河南、浙江、江蘇、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的藏家把瓷片玩出精彩的不勝全舉。

收藏的境界是痛並快樂著

有很多務實的藏家說過:收藏就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但受罪也是心甘情願的,可謂痛並快樂著。「越膚淺越簡單,越深刻越複雜」這句話用在收藏探究上最恰當不過。因為收藏是實打實的經驗學,這些經驗的獲得幾乎都是血的教訓,都是拿血汗錢買賣出來的,沒有一次比一次慘痛的打眼,就不會有痛徹心扉。當你發自內心感激讓你吃藥的「搶手」時,你才能把交學費看做是自己收藏路上的歷練,這個時候你才能真正邁向成熟的收藏之路。著名的香港收藏家張宗憲先生,在總結自己收藏歷程時,他領悟古玩的能力是「反覆捉摸」;他的豐富經驗獲得是多聽、多問、多買,活到老學到老,他的生意經是看得懂,買得起,賣得掉,賣不掉還要擺得起;他信奉的古玩信條是「只要東西好,貴了還能貴」,他推崇「高舉高打」和「高進高去」,「以學術帶商業,以品牌推藏品」;他雖然八十多歲高齡,現在依然子夜不眠,晨曦方寐。他雖然沒有上過多少學,但他善於學習和總結。他就像一名刺客,時刻預備著鋒利的刺刀,把自己放在危險的境地隨時出動。也許有人會問:這樣的一生多累啊?其實這就是真正的進入收藏境界,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精品,拿下別人不敢拿的高價精品,因為他看到別人還沒有看到的潛在價值。看似滿世界奔波和勞累,其實也樂在其中。

文物收藏,就像一塊無形的超級磁鐵,時時刻刻的吸引著歷代帝王將相和士大夫文人們不能自拔,也讓許多才女暫忘春花秋月何時了。有的帝王沉迷其中,甚至丟掉江山,比如唐朝的李世明,宋朝的宋徽宗趙佶就是這樣一位超級喜歡收藏文玩的君王。還有清代的乾隆皇帝更是如此,他雖然沒有玩掉江山,但太多的荒廢朝政,導致康乾盛世從此走向下坡道路。江山社稷和文物收藏對於他們都難以取捨,這種選擇想必一定是痛苦的,但收藏仍就讓他們樂此不疲。這也是收藏背後蘊含的巨大文化和藝術魅力所致。

近代以來的古玩市場上,無論是官高位重的官員,還是外國的駐華使節,再還是文化名人或者演藝明星,只要癡迷於收藏的,一頭扎進市場,和小攤小販或者是同道藏友打的非常火熱,彼此忘記了各自身份,彼此忘記了實力均衡,也許為一個問題爭論的面紅耳赤,也許為一個問題的解決而和顏悅色。仔細想想,什麼玩意能有如此功能?唯有古玩收藏。微博上結識一位演藝明星,等片子在家悶的實在難受而找樂子,去年跟隨我跑了一次江湖,走村轉巷,半夜起來逛市場,風餐露宿,完全變了一個人。用他的話說:「就是過癮,治療抑鬱很管用」。

但是,企圖心太強的收藏人是實實在在的收藏找罪受,因為並不快樂。為什麼呢?一個是眼力和悟性很差,一個是心氣兒很高老想著自己是人物,還有一個是夢想著通過收藏來發財致富。越是急於求成,越是頻頻打眼或者被「殺豬」。有的悔悟能力有限的,氣急敗壞到喊爹罵娘,甚至跳樓自殺。如果社會是個江湖,那麼收藏領域就是一個大江湖,黑白、紅綠混雜大染缸,不是被悶死嗆死和半殘廢,就是被折騰的五顏六色,最終找不到自己。

收藏的境界是藏有所取

收藏的平和心態很重要,經過多年的實踐經驗和教訓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但是財力和運氣不到,藏品也是與你無緣。財力和運氣都到了,沒有眼力辨別真偽,或者不能發現是否是具有潛在價值的精品,藏品也是與你無緣。那麼,作為普通收藏者,到底如何進入正確的收藏軌道呢?

首先要愛好,有時間和閒錢,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再是悟性和具備眼力,再還有扛打擊能力。即便那些商界精英或者政界精英,沒有時間苦心專研具備一定的鑒藏眼力,但必須要借助鑒藏眼力的人才(資深藝術品經紀人)來為之把關。其次就是藏有所取,即:你喜歡那一個門類?準備投資那一個門類?開始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全面開花,慢不說精力和財力有限,就是一個門類的收藏,也是牽扯到很多的知識和內容。一個領域搞透徹了,再跨到另一個領域,最後形成系列。比如龍泉窯的收藏:龍泉資料和書籍的搜集,窯址考察,窯址瓷片收藏,遺散在社會上的精品標本收藏,精殘器的收藏,多年代和品種標本的收藏,整器的收藏,精品整器的收藏,整個龍泉窯精品整器系列的收藏等。這樣無疑對龍泉窯有了較全面的熟悉和透徹,自然對龍泉窯瓷器的文化瞭然於胸。

從龍泉窯瓷器的收藏,到系統的對龍泉窯瓷器進行研究,這是更深層次的一種收藏境界。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因其主要產區在龍泉而得名。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影響十分深遠。窯址有大窯、金村、溪口、松溪、小梅窯等多處,北宋時有20多處,到南宋時有窯址50多處,其中以大窯、金村兩處窯址最多,質量也很精,溪口窯最精。
中國80年代後成長起來的收藏家,雖然面臨種種困難和文化凝聚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沉澱,必將有一大批湧現出來。這無疑對國內嚴重的文物外流築起一道攔水壩。也將為我國的文物收藏和保護,起到重要的作用。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