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常見香料有哪些?
  • 19年10月19日 17:2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香料分為植物香和動物香,植物香取自花草木材,如沉香、蘇合香、龍腦香等,動物香如龍涎香、麝香等。這些傳世名香或產於本土,或來自海外,產地、外觀、香味、功效等各不相同。隨著香料種類的增加,人們不足於單一香料的味道,便產生了多種香料配製的合香。宋代海上貿易的空前繁榮使得香料極為豐富,洪芻《香譜》和《陳氏香譜》不止記載了各種香料,還收錄了多則合香方。據筆者統計,《全宋詞》中出現最多的香料便是沉香,逾一百三十次,此外還有檀香、龍腦香、龍涎香、麝香、蘭香、蕙香、篤褥香等等。

1、沉香

沉香結香過程複雜,至少十年以上的香樹受到外力傷害形成「傷口」,真菌侵入寄生,引起樹體內部發生化學變化,樹膠、樹脂、揮發油等多種成分凝聚,經年累月結成香脂,時間愈久,愈加質重色黑,品質愈高。香樹壽命可達數百年,即便香樹倒下腐朽,香脂依舊繼續集聚,沉香仍可留存數百年。沉香成因之複雜,結香過程之漫長,影響因素之繁多,使其品質優劣不等,形異名多。沉香自漢代以來便是真仙與人間所共貴者,而宋人對於沉香的認識,較前代更為全面清晰。《香譜》引《唐本草》注云:「出天竺、單于二國,與青桂、雞骨、餞香同是一樹。葉似橘。經冬不凋。夏生花,白而圓細,秋結實,如檳榔,色紫似葚而味辛,療風水毒腫,去惡氣。樹皮青色,木似櫸柳。重實,黑色,沉水者是。」《陳氏香譜》對沉香作了更細緻的分類。

丁謂所撰《天香傳》云:「香之類有四:曰沉、曰棧、曰生結、曰黃熟。」沉水香、棧香、黃熟香依次為沉香之上品、中品、下品。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木之心節置水則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半沉者為棧香,不沉者為黃熟香。」沉水香置於水中會下沉,棧香半浮半沉,黃熟香浮於水面。通常沉香密度越大,說明所含香脂越多,因此古人常以是否沉水來鑒別沉香的品級。三大等級之下又細分為多個品類,通常因形命名。《天香傳》列舉了沉香十二狀,其中沉水佔了八種:鳥文格、黃蠟、牛目、牛角、牛蹄、雉頭、洎髀、若骨;棧香有蟲鏤、崑崙梅格,黃熟香則有茅葉、傘竹格。此外還有「色駁雜如鷓鴣羽」的鷓鴣斑,「棧香未成沉者有之,黃熟未成棧者有之」。黃熟香結於根部,埋於土中被侵染為黃色,故名「黃熟香」。因為根部缺乏營養供給,所以黃熟香質輕而散,理疏以粗,一般用於合香。

古人歸納了沉香的四種結法:熟結、脫落、生結、蟲漏。熟結,指自然環境下樹木內部某些組織發生病變而結香,不受外界侵染,所結之香純淨醇厚。脫落,指枯木腐朽過程中結香。有人認為先結香再脫落,若是如此,脫落之前結香必有原因,則為熟結、生結、蟲漏三者之一,「脫落」便不能算作原因,與其他三者並列而論。生結,指樹體受到風折雷擊、刀砍斧劈等外力傷害後,傷口分泌樹脂進行修復,有真菌侵入寄生,形成結香。山民對於沉香成因的瞭解並不透徹,但他們知曉結香的前提是樹有傷口,於是人為製造傷口,誘導結香。蟲漏,亦稱蠱漏,螞蟻等昆蟲啃噬蛀蝕樹木,巢穴周圍凝聚樹脂,形成結香。

2、檀香

檀香是檀香科檀香屬植物檀香樹的心材。心材初形成於樹幹基部並向四周和上端延展,邊材經歷一系列複雜的生理生化過程後逐漸轉變為心材。檀香芳馨之氣源於心材所含的檀香精油,其含油量由根而上、由內而外遞減。檀香樹生長極其緩慢,幼苗期必須寄生於鳳凰樹、紅豆樹、相思樹等,成材需要數十年。剛採摘的檀香氣味刺鼻帶腥,陳化數十年乃至上百年後香味漸趨溫潤醇和。

努沙登加拉群島中的帝汶島,是檀香原產地之一。檀香後被引種並大面積天然繁殖於印度,產自印度的「老山檀」是檀香中的上乘之品。檀香還產於泰國、馬來西亞、南太平洋島國等。檀香樹上世紀才引入我國,然而檀香早在漢代便已傳入中原。

檀香又分白檀、紫檀、黃檀三種,白檀表皮光潔且呈白色,黃檀外皮雖在但顏色發黃,紫檀則是外皮腐爛顏色發紫,白檀最佳,紫檀略勝於黃檀。

檀香廣泛用於佛教,製成線香、盤香用以供佛,熬成香湯浴佛,雕刻成佛像、製成佛珠,靜坐參禪亦焚檀香。檀香木極為珍貴,一般用來雕刻佛像和製作扇骨、佛珠等小件物品,熏香使用檀香片或檀香末。白檀香、紫檀香、黃檀香取自檀香樹,與白檀木、紫檀木、黃檀木非出一樹。

白檀屬山鞏科山礬屬,原產於我國,廣泛分佈於東北部及黃河、長江以南地區,根、葉、花或種子皆可藥用,亦可作器具。

紫檀屬豆科紫檀屬,《香乘》「旃檀」條云:「其所謂紫檀即黃白檀香中色紫者稱之,今之紫檀即《格古論》所云器料具耳。」「今之紫檀」即製作傢俱器物所用的紫檀。惟有檀香紫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紫檀,俗稱「小葉紫檀」,產於台灣、廣東和雲南,乃木中極品,多為皇室所用,故稱「帝王之木」,香氣微弱或無香味。紫檀質地細堅,是製作樂器的絕佳材料,聲音清脆,尤以「金星紫檀」為佳。

黃檀屬豆科黃檀屬,藥用其根皮,可清熱解毒、止血消腫,廣佈於中國各地。降香黃檀亦屬豆科黃檀屬,又名降香木、黃花梨、花梨木等,產於海南。心材為紅褐色,質堅紋密,氣味芬芳,更有天然形成的「鬼臉」圖案,是製作器物的上等材料。樹幹和根部心材稱為降香,藥用可理氣鎮痛、行瘀止血,也可作香料。

古人或將白檀、紫檀、黃檀等與檀香樹相類的樹種並稱為檀香。《香乘》云:「檀香出海外諸國及滇粵諸地。」而檀香樹1962年方才引入大陸地區,此處「檀香」顯然不完全指真正的檀香樹。

3、龍腦

龍腦香是龍腦香科冰片香屬植物龍腦香樹樹幹裂縫處溢出的樹脂凝結而成的結晶體。龍腦香樹主要產於蘇門答臘島、婆羅洲、馬來西亞,不生於中國,自古以來龍腦皆為進口。龍腦又稱冰片,但龍腦冰片只是冰片中的一種,此外還有由龍腦樟樹枝葉提取的天然冰片(右旋冰片)、由艾納香莖葉提取的艾片(左旋冰片),以及用松節油、樟腦等人工合成的機製冰片(消旋冰片)。冰片歸於芳香開竅類藥物,具有透皮功能,可協助治療多種疾病,增強療效。

龍腦香樹除樹脂外,液體樹脂油亦可利用。乾燥的樹脂稱為龍腦香,而流動的樹脂油則為婆律膏,又稱婆律膏香、婆律香、腦油、龍腦油等。宋代龍腦又分生熟,直接取自樹幹裂縫的樹脂稱為生龍腦,經加熱而得的稱為熟龍腦。不同形狀的龍腦又有不同的叫法。葉庭珪云:「大者成斤,謂之梅花腦,其次謂之速腦。速腦之中又有金腳,其碎者謂之米腦。鋸下杉屑與碎腦相雜者謂之蒼腦。」龍腦中大而佳者稱為「梅花腦」。龍腦亦稱「瑞腦」「瑞龍腦」。龍腦香氣濃郁,是密宗五香之一,佛教「浴佛」主要香料之一,唐代大食、交趾、烏荼等國曾向中國進貢龍腦香。天寶年間,交趾國進貢龍腦,形如蟬蠶,宮中稱之為瑞龍腦,別於衣襟之上,香氣可散發十步之外,唐玄宗將其賜予楊貴妃。

4、龍涎

龍涎香源自抹香鯨科抹香鯨屬抹香鯨體內。抹香鯨喜食大烏賊和章魚等大型軟體動物,然其角質顎等堅硬部分難以消化,腸道在食物殘骸刺激下分泌出特殊的蠟狀物,包裹住殘骸以減緩痛苦,久而久之形成龍涎香。抹香鯨體內的龍涎香積累到一定量後便會排出體外,其質輕於水故浮於海面,經過海水淘洗,雜質漸除,顏色逐漸由黑變灰變白。白色龍涎香最為難得,需上百年之久,價值連城。

龍涎香最初名為「阿末香」,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古人不識龍涎香成因,只知其來自海上,遂聯想到由龍的涎沬凝結而成,故名「龍涎香」。龍涎香初為黑色,且有腥味,海水淘去雜質之後色澤變淺,香味漸顯,白色龍涎香品質最好、價值最高。龍涎香單熏氣味不算絕佳,但是香味揮發緩慢,留香最為持久,故多用於合香之中,熏香之時能散眾香,令其香韻悠轉,富有層次。龍涎香能引煙聚煙,其煙聚而不散,雲浮於空,古人將之視為可幻化海市蜃樓的蜃氣的餘氣。因此古人根據其煙來辨真假。

域外諸香之中龍涎香傳入中原最晚,然而價值最高,且禁止民間私自貿易。宋代宮廷還將龍涎香灌入蠟燭之中,纏繞紅羅,蠟燭燃燒時紅羅飛散,香氣四溢。因龍涎香珍貴難求,而世人愛之,故多以合香代之。

5、麝香

麝香為鹿科麝屬動物林麝、馬麝、原麝等雄麝臍香腺囊中乾燥分泌物。我國麝香產量與質量皆居世界之首,主要產於西藏、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甘肅、內蒙古及東北、華北等山林地區。

麝香是使用歷史最為悠久的本土香藥之一,成書於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即有記載:「麝香,味辛溫,生川谷,辟惡氣,殺鬼精物,溫瘧蠱毒癇痙,去三蟲,久服除邪,不夢寤魘寐。」麝形似鹿、獐而體小,又稱麝鹿、香獐等,喜食松蘿、枝葉、地衣、苔蘚等。從雄麝體內取出香囊,處理陰乾後得到整麝香,又稱毛殼麝香或毛香,上覆短毛,內含麝香仁,其中黑色顆粒狀者俗稱「當門子」,香氣濃烈奇異,經久不散。

古人將麝香分為遺香、臍香、心結香三種。以遺香最佳。有的麝夏天多食蛇蟲,到了寒冬香滿香囊,入春便患急痛,遂自己用腳將香囊剔出,此為遺香,出自活麝,品質最好。至於遺香所在之處草木枯黃,所過之處瓜果不實,則為附會。

臍香次之,麝孤獨膽怯而警覺靈敏,活動遵循一定路線,擇固定隱蔽處休憩或便溺,即使遠走覓食或受驚遠逃,亦會重回領域,不敢在別處留下蹤跡,怕被捕獲,人們反而據此獵麝取香。麝極為珍愛自己的臍,每當被人追捕情急之下便會登躍高巖,舉爪自裂香囊,被縛而死時仍拱四足保護著臍,人類獵殺麝而取得的麝香便為研香。

心結香最次,乾燥不堪用。麝被野獸追捕,驚慌失措狂走山巔而失足墜崖,人遇之則得心結香。由於人類過度獵麝取香,麝瀕臨滅絕,已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現採用活麝取香技術。

麝香香氣濃烈,有特殊的動物氣息,故取微量入於合香即可。麝香可散發其他香藥味道,令其高揚悠遠,而且麝香定香能力極佳,可令香味揮發緩慢,留香持久。

溫馨提示:收藏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古董台灣APP。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