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交易不講「三包」?
  • 17年10月15日 17:3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我上個星期才買的蜜蠟,為啥不給我退?你說沒烤過色(文玩術語,指用高溫加工使蜜蠟呈現想要的顏色),結果呢?你自己看看打了紫光(紫光燈,蜜蠟在紫光燈下會呈現螢光)的樣子」!

    在南宮採訪時,遇到一位顧客在與攤主就蜜蠟的品質問題爭執。攤主的回答卻是:我告訴你了,你自己願意買的,一經售出,概不退換。

    古玩行業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沒有「三包」,貨品的買賣過程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為何?據說這得追溯到古代。那時的「古玩」,大抵出自家傳和盜墓,家傳寶貝外售他人已是不尊敬祖宗,更何況「私下交易文物」這種見不得人的勾當?當然不能提供「三包」服務。時至今日,這條「潛規則」讓不少買家吃了「啞巴虧」,贗品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多。

    對賣家而言,提供「三包」自是不值:「你不想買假貨。那你撿了我的『漏’,咋不說也給我加價呢?」文水的那位賣家說。

    對買家來說,不講「三包」卻傷害了自己的利益,花一塊錢買到價值一毛錢的東西,肯定不會開心。而對於整個市場來說,不講「三包」,其實是行業規範和法律的缺失,自然也不是好事。查閱相關資料看到,近年來全國各地有諸多買家就古玩「三包」維權的事例,這些舉動並非一定要為花了大價錢討個說法,更多的時候,「三包」呼喚的是古玩行當的誠信。

    不過,古玩不講「三包」也並非全是壞事。收藏講的就是「淘寶」的樂趣,買家也是在這真真假假、似真似假的探尋中,才能體驗到一種怦然心動的情愫。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