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慶「良選」「良策」匾額(共2張圖片)
  • 17年1月24日 19:3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安康市漢濱區恆口鎮“百匾堂”藏有當地陳家兩塊牌匾,是兩字匾語,很有欣賞及研究價值,今分別介紹如下。

圖2

  “良選”匾額(圖1),長129.5、寬63、厚6厘米,楸木質地,四邊有攢角框,上紅漆。匾為黑漆髹地,絕大部分已剝落;匾語“良選”二字為遒勁的行書,用雙勾肉裡混法刻出來的字的筆畫剖面成橢圓狀,字體飽滿,顯得古樸、莊重、古色古香;題跋字為楷書,用陰刻填紅。上款:“恭維 大德望翁陳老先生大人令孫諱尚韜之徽 字”;中款:“眷親友 仝拜”;中上“時”;下款:“大清嘉慶十七年(1812)歲次壬申仲春月榖旦”。仲春月,即農曆二月。 

  “良選”即最恰當的人選,亦有“選良”,即選擇優秀的人才,也有“選魁”“選元”,是清朝對歲貢、恩貢的稱呼。“良選”匾語的意思即是恭賀歲科或恩科選中的貢生,如果是朝廷發的,那就是彰顯功名。“恭維”亦作“恭惟”。對上的謙詞,一般用於行文之始。“徽”,美好,善良。 

  圖2,“良策”匾額,長130厘米,寬63.5、厚6厘米,楸木質地,四邊有攢角框,上紅漆。匾為黑漆髹地,絕大部分已剝落;匾語“良策”二字為柳體的行書,用雙勾肉裡混法刻出來的字的筆畫剖面成橢圓狀,塗金。此匾榜書,柳體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上下款陰刻楷體字填金。上款:“恭賀 大京安興翁陳老先生令次公郎印尚略徽 字”;中款:“眷親友:倪自祥、廖昌齡、屠永文、廖雲、劉聯吉、王思舜、羅大乾、鄭祖保、方自明、陳宗虞仝拜”;中上“時”;下款:“大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歲次庚辰孟夏月上浣榖旦”。孟夏月上浣,即農曆四月上旬。 

  策,通常指計謀、計策等,古代稱應試者對答的文字為策。在中國古代科舉中,策指的是“策問”“對策”,它是殿試考試的主要內容,“策問”與“對策”就成為出題與應試的兩個部分。“策問”一般是以“皇帝的口吻”發問的,其內容主要是治國安邦、國計民生的政治大事。而士子們在應試的過程中便針對“策問”的內容作出回答,也就是所謂的“對策”。說得通俗一點,“策”某種程度上就相當於時事論文。此“良策”匾語,暗指陳尚略參加殿試,故而親友們為之恭賀。 

  京,《揚子方言》:“燕之北齊,楚之郊,凡人之大謂之京。”“大京”即對陳老先生的尊敬之冠稱。 

  從這兩塊匾的上款來看,尚韜是安興的長子,尚略是安興的次子。尚韜、尚略是兄弟,都有功名。 

  匾額亦稱牌匾,是集文學、書法、雕刻、裝飾、建築於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因其文字精煉、書體多樣、寓意深邃、裝飾大氣而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然而,現在除了寺廟和名勝古跡之外,匾額的身影已經越來越少了。更多有重要文化價值的匾額已經逐漸走進博物館機構。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匾額依然有很大的文化內涵值得探尋。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