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茄皮紫釉瓷器(共5張圖片)
  • 20年3月19日 22:2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茄皮紫釉,是一種低溫色釉,燒成溫度800—850℃。清藍浦《景德鎮陶錄》卷三載:“紫色釉,黑鉛粉末加石子青、石末合成。”可知紫釉的主要著色劑應為錳,釉料中的鐵、鉛起調色作用。紫釉呈色有深淺茄皮紫、葡萄紫、玫瑰紫等色。茄皮紫釉器除素面無紋外,還有錐花器。唐英《陶成紀事》載:“一仿澆紫器皿,有素地、錐花兩種。”

圖1茄皮紫釉獸耳帶蓋罐及蓋內

圖2 乾隆款茄皮紫釉碗、內裡和外底

  茄皮紫釉始燒於明代弘治時期,此時的茄皮紫釉釉質肥厚光潤,紫中泛藍,色彩絢麗。正德不見茄皮紫釉器。嘉靖時期,紫色可分深、淺二色,深者呈黑紫色,淺者色如未成熟的茄皮,清新淡雅。萬曆茄皮紫的燒造技術不及嘉靖,釉色淡紫而泛黑。清代順治時的茄皮紫釉色泛藍。康熙時的茄皮紫,釉色分淺、深、老三色。淺者鮮艷,主要為配合彩器使用。深者比一般茄皮紫色深,釉面發亮,多用於單色釉器。老者亦作配合三彩等器之用。釉色均勻無開片紋的為上等,雖有開片但片紋緊密者次之。雍正、乾隆時期,茄皮紫釉瓷器釉層肥厚,無開片紋,器型有瓶、罐、盤、碗等。今以鎮江博物館收藏的這兩件清代茄皮紫釉瓷器為例,介紹如下,以期為讀者更為直觀地展示茄皮紫釉的藝術之美。 

  清代景德鎮窯茄皮紫釉獸耳帶蓋罐(圖1),高34.3、口徑16、底徑14厘米;圓唇,短頸,溜肩,肩下內收,淺圈足。雙肩飾一對獸首耳,雕工精細,栩栩如生,生動傳神。全器施茄皮紫釉,釉質肥厚光潤,濃艷鮮亮。 

  清乾隆款茄皮紫釉碗(圖2),高11.5、口徑23.9、足徑10.5厘米。撇口,深腹,圈足,足內有“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胎質細膩,釉面平滑勻淨肥厚,色澤烏亮泛紫,積釉處尤顯濃麗。 

  按清代禮制規定,茄皮紫釉器為祭天禮器(天壇茄皮,地壇黃釉,日壇紅釉,月壇白釉),康熙時仍然延續順治朝使用茄皮紫釉器作為祭天之禮品的做法,直到乾隆十二年(1747)禮制改革將祭禮器的茄皮紫改為霽藍釉。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