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鑒作品集(故宮博物院藏)(共10張圖片)
  • 16年6月9日 20:3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賞畫 | 清 王鑒作品集(故宮博物院藏)


  王鑒(1598—1677年),字玄照,後改字元照、圓照、元炤,號湘碧,自稱染香庵主,太倉(今屬江蘇省)人,明末清初畫家。因明末曾官廉州知府,故人們常以「王廉州」稱之。他善繪山水,承繼董源、巨然和元四家的傳統。早年學黃公望,中晚年則兼取巨然、王蒙之長,皴法細密,墨色濃潤,以仿古功力深厚而備受人們稱道。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畫跋》傳世。後人將他與王時敏、王翬、王原祁合稱「四王」,加吳歷、惲壽平稱「清六家」。

賞畫|清 王鑒作品集(故宮博物院藏)

清 王鑒仿叔明長松仙館圖軸

  《仿叔明長松仙館圖》軸,清,王鑒,紙本,設色,縱138.2cm,橫54.5cm。

本幅自題:「丁未清和,仿叔明長松仙館圖,奉祝悔庵年翁50初度,王鑒。」此圖是王鑒為友人尤侗祝壽所作,圖中景物青松喻長壽,仙館喻雅適之意。款識下鈐「圓照」、「染香庵主」兩印。丁未為清康熙六年(1667年)。

畫面下方近水的岩石與長松交錯,松濤陣陣似可聽聞,幽徑蜿蜒於松林之中通向山中館舍,山館四周碧樹環繞,其後丘壑萬千,青峰壁立,蒼鬱秀潤,另有茅屋佈於山腰處。整幅圖畫描繪出鬱鬱蔥蔥的青山峻嶺,清幽靜謐的山居茅舍,傳達了絕意仕途的士大夫情系山水之間悠然自得的意趣,此圖實為作者托物言志之作。

王鑒的作品有三種面目,即水墨、青綠設色、淺絳設色。淺絳山水創自五代董源,成於黃公望,元末王蒙又略加變化,在水墨的基礎上以赭石勾填於局部,風神獨具。王鑒此作正是師法王蒙,在樹幹、屋宇、山石、坡腳等處微染赭石,使畫面的層次豐富,也增添了靈秀的韻味。題款中言「仿叔明」,畫幅上不只在設色方面模仿王蒙,從構圖、山石皴法中亦能看到王蒙的影響。如圖中採用王氏慣用的重山復嶺的構圖形式,氣勢渾厚雄奇。再如山石多施王氏擅長的解索皴,把山石的質感刻劃得細緻入微。同時,畫面也表現了王鑒的個人風貌,他那恬淡平緩的風格,雅致松秀的氣韻,使觀者靜意自生。

此圖是王鑒晚年淺絳山水畫的一幅精妙作品。

賞畫|清 王鑒作品集(故宮博物院藏)

清 王鑒仿大癡山水圖軸

  《仿大癡山水圖》軸,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王鑒繪,絹本,設色,縱122.5cm,橫61.5cm。

自識:「庚子冬日仿大癡筆意。王鑒。」鈐「王鑒之印」、「玄照」印。

本幅右上有王時敏題:「元四大家風格各殊,其源流要皆出於董巨。玄照郡伯於董巨有專詣,所作往往亂真。此圖復仿子久而用筆皴法仍師北苑,有董巨之功力,又有子久之逸韻,瓶盤釵釧鎔成一金,即使子久復生,神妙亦不過如此,真古今絕藝也。余老鈍無成,時亦欲仿子久而粗率疥癩,相去愈遠。今見此傑作,珠玉在側,益慚形穢,遂欲焚棄筆硯矣。歎絕愧絕!庚子仲冬王時敏題」。下鈐「王時敏印」 、「遜之」印,引首鈐「歸村」印。

「庚子」是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王鑒時年62歲。

鑒藏印鈐:「虛齋審定」、「萊臣審藏真跡」。

此圖沿「S」形的水路,繪一河兩岸的景致,筆墨技法嫻熟,設色清麗淡雅,表現了江南山水沉鬱深秀的自然氣象。圖中山石、樹木勾染以仿大癡,即黃公望的畫風為主,同時參法董源及宋人巨然的筆法,顯現出王鑒晚年對古人筆墨融會貫通的掌控能力。

賞畫|清 王鑒作品集(故宮博物院藏)

清 王鑒四家靈氣圖軸

  《四家靈氣圖》軸,清,王鑒繪,紙本,墨筆,縱130cm,橫53.5cm。

本幅右上自題:「己丑冬十月餘浪游武林,承登子張公祖渡江相訪,出其同鄉朱相國家所藏元四大家真跡鑒賞。俗眼為之一清掃,如漁父出桃源不復記憶,然筆端靈氣於夢寐中彷彿見之,閒窗圖此,不識能得其萬一否?東海王鑒。」

鈐「王鑒印」朱文印、「玄照氏」白文印,引首鈐「弇山堂」朱文印。收藏印鈐有「洪洞董氏家藏」朱文印、「仲麟鑒藏」白文印、「陸潤之藏」朱文印等三方。

「己丑」為清順治六年(1649年),王鑒時年52歲。

據款題而知此圖是王鑒出遊武林期間觀「朱相國家所藏元四大家真跡」後揮毫所作。從中可見作者對「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筆墨的潛心摹學以及他融會貫通後的綜合運用能力。作品疏朗恬然的構圖,秀逸遒勁的山石線條,交疊厚重的墨點,均表現出元代山水淡泊怡情的文人畫格調。此圖堪稱作者仿元四家筆墨之集大成者。

賞畫|清 王鑒作品集(故宮博物院藏)

清 王鑒仿梅道人溪亭山色圖軸

  《仿梅道人溪亭山色圖》軸,清,王鑒繪,紙本,墨筆,縱87.4cm,橫45.7cm。

本幅自題:「丁未小春仿梅道人《溪亭山色圖》,王鑒。」鈐「染香庵主」白文印。本幅有王翬、惲壽平題,鈐「王翬之印」、「壽平之印」等。鑒藏印有:「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鑒賞」等諸方。

王鑒出生於書香門第,豐富的家藏為王鑒臨摹歷代名畫真跡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王鑒早年曾得董其昌的傳授,他一生的畫業就是沿著董其昌所倡導的摹古方向發展,揣摩董源、巨然、吳鎮、黃公望等諸多前輩大家的筆意,吸收並轉化這些前輩的筆墨結構,形成自己豐富的山水畫語言。

此圖是王鑒仿吳鎮(梅道人)《溪亭山色圖》之作。圖中峰巒渾厚,楓林青柏,山間雲氣蒸騰,給人以秋高氣爽、心曠神怡之感。構圖疏密有致,遠近景互襯互映。從筆墨上不難看出因系仿吳鎮畫法,故筆法稍粗而不尖,且筆墨渾融,將吳鎮的筆法特點傳摹得惟妙惟肖。王鑒所繪之作多仿董巨、黃公望、王蒙畫法,仿吳鎮者極為罕見, 「丁未」為清康熙六年(1667年),應屬作者晚年傑作。

賞畫|清 王鑒作品集(故宮博物院藏)

王鑒青綠山水圖卷

  《青綠山水圖》卷,清,王鑒作,紙本,設色,縱23cm,橫198.7cm。

圖中青峰翠嶺,連綿起伏,敷色濃艷,皴染分明。色彩富麗的畫面散溢出清雅靈秀的氣息,令人眼目一新。

本幅卷尾處,王鑒自題:「余向在董思翁齋頭見趙文敏《鵲華秋色》卷及余家所藏子久《浮嵐遠岫圖》,皆設青綠色,無畫苑習氣。今二卷不知流落何處,時形之夢寐,閑窗息紛,追師兩家筆法而成此圖,雖不敢望古人萬一,庶免近時蹊逕耳。戊戌長夏王鑒。」王鑒曾觀賞元代大畫家趙孟頫和黃公望的作品,對圖畫的青綠設色醉心不已。此圖卷便是王鑒在61歲時(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以青綠設色法繪製而成。

王鑒的藝術天賦很高,不只專擅水墨山水,對設色畫亦駕輕就熟,其中又分青綠、淺絳兩種風格。王鑒的青綠山水多題「仿趙令穰」、「仿趙伯駒」、「仿趙孟頫」,因為「三趙」的青綠設色法別有特色,他們在宮廷院體青綠畫法中融入了文人畫的書卷之氣。董其昌對「三趙」的創作手法推崇備至,王鑒早年曾得到董氏親自指點,耳濡目染,深受啟發,後精心習練青綠山水,終有大成。王鑒所謂的「仿」並非簡單地模仿筆墨技巧、構圖佈局,而是重在體味「三趙」去以往青綠山水之俗艷,使之另具雅淡氣質的創作思想,然後施之於畫幅上,令其畫獨存靈逸之趣。王時敏嘗稱他「以穠麗為宗,然高華秀逸兼而有之」,確是的論。

賞畫|清 王鑒作品集(故宮博物院藏)

清 王鑒仿倪雲林溪亭山色圖軸

  《仿倪雲林溪亭山色圖》軸,清,王鑒繪,紙本,墨筆,縱81.3cm,橫51.2cm。

圖繪秋湖靜水、疏林遠岫的江南景致。王鑒一生推崇元人倪瓚自然淳雅的畫風,樂此不疲地四處尋訪其畫作並且加以臨摹,僅仿倪氏的《溪亭山色圖》就有數件之多,此圖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幅。從一河兩岸式的構圖到山石樹木的方折用筆,再到以淡墨層層擦染的施墨法,均可見作者晚年對倪氏畫風的摹仿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

本幅自題:

燒燈過了客思家,寂寂衡門數瞑鴉。

燕子未歸梅落盡,小窗明月屬梨花。

燕子低飛不動塵,黃鶯嬌小未禁春。

東風綠遍門前柳,細雨含煙愁路人。

春雨春風滿眼花,夢中千里客還家。

白鷗飛去煙波綠,誰采西園谷雨茶。

雲林《溪亭山色》乃其生平得意之作,向藏吳門王文恪家,今為王長安所收,此圖上有雲林書此三絕。余雨坐染香菴,綠梅初放,興與境合,因滌硯漫仿其意,並錄三詩於左。時庚戌二月朔王鑒識。

鈐「員照」朱文印、「王鑒之印」白文印。引首鈐「來雲館」朱文印、「弇山後人」朱文印。鑒藏印有2方朱文印:「虛齋鑒定」、「有餘閒室寶藏」。

「庚戌」為康熙九年(1670年),王鑒時年73歲。

賞畫|清 王鑒作品集(故宮博物院藏)

清 王鑒溪亭山色圖軸

  《溪亭山色圖》軸,清,王鑒繪,紙本,墨筆,縱80.1cm,橫41cm。

本幅左上自題:「燕子低飛不動塵,黃鶯嬌小未禁春。東風綠遍門前草,細雨含煙愁路人。燒燈過了客思家,寂寂衡門數瞑鴉。燕子未歸梅落盡,小窗明月屬梨花。倪高士有溪亭山色向藏吳郡王文恪公家,後歸王長安,余時得縱觀,今不知流落何處。閒坐紅梅花下,風日情美,滌硯伸紙,漫師此意,不求形似也。染香遺老王鑒。」鈐「王鑒之印」(白文),引首鈐「來雲館」(朱文)。收藏印有「乾隆御覽之寶」(朱文)、「寶蘊樓書畫錄」(朱文)。

根據王鑒自題可知此畫系他背臨元人倪瓚《溪亭山色圖》之作。山石樹木的刻畫採用了枯疏的方折之筆和淡墨渲染的表現方法,具有倪氏的筆墨特點,並將倪氏所追求的自然淳雅、淡泊清高、不落時俗的精神境界表現得恰到好處,由此可見畫家深厚的臨摹功底及其對倪氏畫風的深刻理解和準確的表現。

賞畫|清 王鑒作品集(故宮博物院藏)

清 王鑒九峰讀書圖軸

  《九峰讀書圖》軸,清,王鑒繪,紙本,設色,縱142cm,橫57.5cm。

本幅自題:「叔明《九峰讀書圖》為錢宗伯收藏,余時得借觀,今仿其筆意,呈仲翁老宗台教正。己丑季夏小弟鑒。」鈐「玄照」、「煙波釣客」白文印。鑒藏印有:「朱璿私印」白文印、「章翼詵堂法書名畫記」朱文印等共3方。

「己丑」是清順治六年(1649年),作者時年52歲。

圖繪崇山峻嶺,蒼松平溪,一高士在茅舍內讀書。其展卷吟誦的細微舉止點明了愜意「讀書」的創作主題,寄托著畫家的隱逸思想。本幅構圖為高遠法取勢,山腳松木以工整的線條精心刻畫,顯現出作者以線造型的能力。山頂處以濃墨戳點,有渾點、破竹點、胡椒點、破墨點等,靈活多變的各種點法增強了江南山巒濕潤華滋、沉鬱深秀的氣象。山石的脈絡是以元人王叔明(即王蒙)典型的解索皴表現,其拖墨而下,屈曲密集的線條與山石的陡峭走向相一致,增強了山體的雄偉之勢。此圖堪稱王鑒仿王叔明的佳作,全面地展示了其對王蒙畫法得心應手的嫻熟的運用程度。

賞畫|清 王鑒作品集(故宮博物院藏)

清 王鑒山水圖軸

  《山水圖》軸,清,王鑒繪,紙本,墨筆,縱155.3cm,橫86.9cm。

本幅自題:「癸卯夏日祝湛源老親翁六十初度。」鈐「王鑒之印」印。

「癸卯」為清康熙二年(1663年),王鑒時年65歲。

此幅是祝壽題材畫,作者在構圖上巧意安排:近景繪常青不衰有賀壽寓意的蒼松以突出主題;遠景繪起伏疊嶂的山巒,寓壽比南山、生命連綿持續之意。中景是清波碧水,其曲折的水面不僅為畫面增添了詩意,而且將遠、近景有機地相連成一體,令全圖的空間層次分明,同時不失畫面的完整性。

賞畫|清 王鑒作品集(故宮博物院藏)

清 王鑒花溪漁隱圖扇頁

  《花溪漁隱圖》扇頁,清,王鑒繪,紙本,設色,縱15.7cm,橫51.8cm。

扇頁有自題:「甲午年餘同張約菴使君聯舟南下,蓬窗相對,出惠崇《花溪漁樂圖》見示。日夕展玩,不欲去手。今使君墓木已拱,不知此畫流落何處。余猶倦息人間,追思往昔,不禁人琴之感。偶仿其遺意,以志不忘故舊耳。染香遺老鑒。」鈐「鑒」朱文印 。「甲午」是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王鑒時年57歲。

王鑒在畫壇上以崇古、摹古、仿古著稱,他四處尋訪傳世佳構,只要過目的名作,往往要摹寫或者背臨下來,毫不倦怠。據自題而知,此圖扇是王鑒對友人張約菴(名學曾)所藏北宋惠崇《花溪漁樂圖》的背臨。圖畫桃花盛開時節,漁家行舟打魚的情景。其疏朗簡約的構圖,秀逸婉轉的線條,清新淡雅的設色,均展現出惠崇所繪江南春景的情趣,可見王鑒深厚的仿古功力。王鑒摹古畫本領之高,從王時敏《王奉常書畫題跋》中可看到評價:「今廉州繼起,董(源)、巨(然)、李(成)、范(寬)、三趙(趙令穰、趙伯駒、趙孟頫)以暨元四大家皆得心印,非但肖其形似,兼能抉其精髓,不待標記,即知為某家筆意。」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