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大家知道,青綠是大自然的本色,也是古代人們思想中應有的色彩。「青綠山水」是一種中國畫的技法。系中國畫中施用濃重的礦物顏料的石青和石綠顏料為主,宜表現色澤艷麗的丘壑林泉之類。
「青綠山水」的繪畫方法是先以濃淡墨色勾出山石、林木、泉流等輪廊層次。樹葉多為夾葉,也可點葉。行筆宜有虛實,山石要有凹凸塊面。繼以淡赭石染山石打底;磨細石綠調輕膠軟筆輕染,稍乾,用草綠分陰陽皴擦丘壑;再以重汁綠輕染稜角背向,使之蒼潤華滋。待干,復以石綠、石青重點加染,多為上重下輕逐層積旋。待干,再輕罩染石綠,使之和諧。樹木、樓閣等按類似色同時渲染。最後以梢濃石青、石綠(重點地方或用墨)點染。
青綠山水又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皴筆少,著色濃重;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施青綠,在古代繪畫藝術上佔有重要地位,這種畫以青綠顏色為主,用筆工整,細筆重彩,色彩濃烈,富有生氣。在勾線內用石青石綠著色。色彩濃烈的叫大青綠山水,彩色淺淡些的叫小青綠山水。若加泥金勾勒山稜樹廓,叫「金碧山水」(實際多泥金一色)。這類作品高貴華麗,視覺效果好,且延年耐久,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
賀天健 1959年 《雲開日郎》 立軸
記得民國時期許多畫家在制定潤格時,往往將青綠山水定得很高,比如陳佩秋畫例:山水花鳥人物及仿明清各家名跡每方尺50元,雙鉤花鳥青綠山水及仿宋元各家名跡加倍,另加墨費二成。其他名家如張大千、吳湖帆、胡佩衡、等青綠山水也是加倍,那時就可看出青綠山水的價格明顯比其它作品高。
九十年代國內藝術拍賣興起後,古今名家青綠山水作品很受藏家的歡迎。如2005年廣東保利拍賣會上,明代董其昌的《青綠山水》受到藏家的追逐,最後出人意料地以1375萬元拍出。同年,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清代袁耀的《九成宮圖12屏》獲價1100萬元。
同樣,現代畫家青綠山水作品也有不俗的表現,尤其是張大千、謝稚柳、李可染格外搶眼,如在2002年上海東方國際拍賣會上,張大千1947年用小青綠繪就的《仿趙大年湖山清夏圖》受到了各路藏家的追捧,結果被一藏家以255.2萬元收入囊中。時隔3年,當這件作品在北京中貿聖佳拍賣會上亮相時,再次受到青睞,經過藏家的激烈的競爭,最後以880萬元的高價成交,三年價格翻了3倍多。2010年,當此件被中國嘉德再次推出時,引發各路藏家激烈競爭,最後以2800萬元拍出,價格又翻了3倍。四年後,也就是2014年該作又被嘉德拍至4600萬元,2011年張大千的青綠山水力作——《蜀山春曉》在蘇富比獲價5430.9萬元,再次讓人感受名家青綠山水的獨特魅力。
張大千1947年作 《仿趙大年湖山清夏圖》 鏡心130×59厘米
除張大千外,謝稚柳的青綠山水也十分耀眼,如在2005年中貿聖佳拍賣會上,海派名家謝稚柳的精心之作《青綠山水通景八屏》格外引人注目,這件作品尺幅為165×82cm×8,約合98.4平方尺,比丈八匹的巨幅宣紙,還要大五分之一,這是我國有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以來,出現的最大幅的中國畫。
據有關人士透露:此畫作於1951年,謝稚柳先生當時42歲,正值畫家年富力強的最佳時期。因為當時受畫室畫案狹小的限制,八屏巨畫無法平面展開,畫家只能一屏一屏地繪製,整個工程完竣,歷時半年有餘。令人佩服的是,八屏畫展出之時,竟然設色一致,山脈相連,河湖相通,舟渚佈局合理,峰巒館舍有序,甚至連每幅間的樹木過枝,都安排得枝脈吻合,天衣無縫。尤其是全畫完成後的最後一道工序——焦墨苔點,是全畫的點睛之筆,最見畫家功底,一點不慎,將前工盡棄。
此畫苔點,輕重交錯,疏密有致,實屬不易。整個畫面一片雨濕的江南,煙障的清溪,濃陰夏木的山谷,富麗堂皇的樓閣,暝色迷茫的山村,艷似春容的芙蓉花,茂密清幽的松柏,碧波蕩漾的湖面,曲徑通幽的小路,幽閑靜謐的舟楫,好一派江南景色。
該作上拍時,不少買家你爭我奪,互不相讓,最後以1760萬元的天價成交,不僅創下當時謝稚柳作品的市場最高價,而且也是當時青綠山水作品市場最高價。時隔6年,也就是2010年,當該作再次被北京保利推出時,成交價更是達到4592萬元,6年漲了1.5倍。更有趣的是,此件作品改革開放初期謝稚柳曾以1萬元的價格讓給文物商店,不久文物商店又以30萬元的價格售給境外人士。短短的20多年,此件作品價格能翻那麼多倍,與青綠技法繪就是分不開的,也充分地展示了謝稚柳先生高超的畫技,顯示了謝稚柳先生超人式的統領祖國山河的能力和駕馭洪鐘大呂的才能,堪稱是中國美術史上的里程碑。
謝稚柳 1951年作 《江山多嬌》 鏡心165×656厘米×8
李可染七十年代以前幾乎不畫青綠山水題材作品,後在好友、收藏家陳英的建議下畫一些青綠題材的山水作品,最典型的是井岡山系列,九十年代,李可染的井岡山系列作品每幅在百萬元以上,步入21世紀後,價格攀升至千萬元。2004年他的《井岡山》作品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很受藏家歡迎,以1100萬元成交;2007年《井岡山主峰圖》在北京翰海獲價1008萬元;2010年他的另一幅《井岡山》在北京保利以1344萬元拍出。2015年李可染巨幅《井岡山》在嘉德以1.256億元拍出,轟動拍場。
李可染 1976年作 《井岡山》 鏡心
那麼,青綠山水為何受到藏家青睞,筆者以為,歸根結底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青綠山水作品的視覺觀賞效果好,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畫青綠山水大多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畫面都離不開一個「青」和「綠」字,有的山清水秀,綠郁蔥蔥;有的青山疊翠,花木蔥蘢,有的格局宏偉,堂皇華麗。這類作品往往視覺效果相當好,有的甚至有很強的衝擊力和感染力。
二、創作青綠山水有相當難度。青綠山水始創於唐代。那時,唐代山水畫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在展子虔畫風的影響下,不僅在形式上進一步發展了以山水為主體、人物為點景的格局,而且在筆調細密,設色濃重上,繼承了六朝隋代以來初期山水畫中以色彩為主的表現手段,採用青綠勾斫,並在山石坡腳勾以金線,開「青綠為質,金碧為紋」的「金碧山水」畫先河,並進一步發揮了傳統的絢麗燦爛的色彩表現形式。
吳湖帆 己丑(1949)年作 《峒關蒲雪圖》 鏡心95×41厘米
北宋的王希孟所畫的《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古代青綠山水的代表之一。儘管青綠山水的基本是一種程式化的表現方法,但要畫好難度很大,清「四王」之一王石谷說:「凡設青綠、體要嚴重,氣要輕清,得力全在渲暈,余於青綠法靜悟三十年始盡其妙。」換言之,畫青綠沒有水墨畫功底是不行的,它的創作需要勾、皴、點、染;特別強調「筆彩」。所以,要畫好青綠山水需要相當功力。
三、創作青綠山水成本大。由於所用礦物質石青、石綠材料昂貴,一般畫家在制訂潤格時,青綠類作品潤格是要加倍的,民國時,張大千、吳湖帆、賀天健、樊少雲、吳子深、王季遷、胡若思、馬企周、朱梅村、汪聲遠、陳佩秋等畫家在潤格中都表明青綠加倍,有的金碧再加倍。至於金碧山水一般在青綠的基礎上在加倍,個別的更多,像朱梅村要在一般作品上加5倍。導致這一現狀一方面是材料昂貴,繪畫難度大。
所以,筆者有理由相信,憑藉著創作的難度大,觀賞性強等特點,名家青綠山水題材不會過時,後市仍將會受到海內外藏家的歡迎,拍賣迭創佳績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