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昭明」「清白」銅鏡銘文釋讀(共2張圖片)
  • 23年8月21日 13:2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西漢22字“昭明”銘文鏡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銅鏡的地區之一,銅鏡因鏡背多有精美的圖案紋飾,成為古代青銅器中獨成體系的精美工藝品。銅鏡背面鑄銘文是戰國晚期出現的一種新式樣。經過西漢早期的發展,銘文逐漸成為銅鏡紋飾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圖紋精美、數量龐大,更重要的是鏡背銘文內容豐富多彩,詩情並茂,是漢代社會精神文化的一個真實縮影,有極高的文字、文學欣賞研究價值。

圖2 西漢38字“清白”銘文鏡

  在諸多的漢代銘文銅鏡中,有兩款較為著名的“昭明”和“清白”銘文銅鏡。 

  這兩款銅鏡流行時間較長,從西漢早期一直延續至西漢中晚期,是漢鏡中出土和流傳數量較多的鏡類之一。這對差不多同時出生的“兄弟”, 銘文內容相似、文化背景深厚,都是用“楚辭”文體來表達明確的同一主題思想。 

  圖1是昭明鏡,圓形,圓鈕,寬緣,十二連珠紋帶鈕座。座外一凸弦紋圈帶。鈕座、凸弦紋間飾短斜線紋。凸弦紋外兩周細短斜線紋之間有銘文“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夫日月,心忽而願忠,然雍塞不洩”。比完整鏡銘只少了二字。 

  圖2是清白鏡,圓鈕,十二連珠紋鈕座,鈕座外有一圈凸起的高寬弦紋,再向外是內向八連弧紋,八連弧紋間飾有簡單鳥紋,外區為“清白”銘文帶,共同構成整個鏡背的主題紋飾。 

  根據考古資料,完整的清白鏡銘內容是48字: “絜清白而事君,惌沄驩之弇明,微玄錫之流澤,恐疏遠而日忘。懷糜美之窮皚,外承驩之可說,慕窈窕於靈景,願永思而毋絕”。 

  但銘文在銅鏡上畢竟是作為一種裝飾,因此,多數清白鏡的銘文因尺寸大小、位置空間不同而銘文內容有省略、漏句、或隨意刪減現象,以至於不能通讀成句。這面銅鏡也不例外。銘文內容只有38個字。 

  但只要我們熟悉了這些銘文內容,即使遇到減字不完整的銘文,也可以比較容易地識讀出這些不完整的句子。 

  這兩面銅鏡的書體是篆隸式變體,似篆似隸,篆中帶隸,字體活潑,流暢秀美。 

  過去學者們對此類鏡銘內容解釋,多籠統地認為是男女愛情的表白,或表示忠君。皆借鏡之潔淨光明為喻,表白忠夫、忠君有堅貞之志。 

  近年來,學者們對這兩款鏡銘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有的學者提出了全新的見解,認為昭明鏡與清白鏡的銘文內容是隱晦地紀念漢初直臣晁錯的一篇文章。是以表現“錯雖不終,世哀其忠”(《漢書·晁錯傳》)為主旨的。 

  將昭明鏡銘文“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夫日月,心忽穆而願忠,然壅塞而不洩”解釋為:“品質高尚赤膽忠心清白坦蕩,忠貞不二形象崇高日月同光,耿直盡忠禍福倚伏深微難言,君臣不和溝通阻塞橫遭禍殃。”這像一篇記敘短文,如一幅大致輪廓的寫意畫,較為曲折隱晦地道出了晁錯之死的悲劇和冤案,表達了同情和緬懷之意。 

  而清白鏡銘則是對昭明鏡銘作了細化與補充,它更像一篇抒情散文,如一幅細部勾勒的工筆畫,描繪了主人公晁錯的形象,展現了他的品格,歌頌了他的功績,抒發了百姓崇敬、懷念的感情。較之昭明鏡銘,清白鏡銘有敘述,有描寫,有抒情,文學手法更豐富,逼近事件更直接,呼喚人物更大膽,抒發感情也更強烈。 

  利用銘文為直臣晁錯冤案鼓與呼,如果說昭明鏡是濫觴逶迤,清白鏡則是水流汩汩。兩者聯袂呼應,互為印證,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是不可多得的西漢佳作。 

  但也有的研究者認為,士人將其現實中不滿的憤懣抒發於鏡銘之中,利用銘文為忠臣晁錯喊冤叫屈,有某種社會政治批評之意味。如此泛政治化,政治似乎已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在漢初似乎不存在這種可能性。與同時代其他銅鏡紋飾所表達流露的尚美求仙陞官等意識也不諧和。 

  然而,這畢竟是一種全新釋讀,讓人耳目一新。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