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元青花瓷器的散暈現象
  • 23年1月22日 19:0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暈散是元青花瓷器早期特有的現象,不是所有時期的青花瓷器都有暈散,比如元朝中後期和清代的青花瓷器肯定沒有這種現象,所以暈散現象和概念一定要清楚。所以暈散是鑒定元青花瓷器的 重要依據之一。
暈散一句話概括就是就是色料從著色區向非著色區擴散,表現在元青花瓷器上就是其畫面上的線條輪廓不分明,這種現象稱為「暈散」。
元青花瓷器產生暈散現象一是由於進口的蘇麻離青含鐵量高有關係,另一個原因是跟瓷器長石晶體鈣的含量有關係。
元青花的瓷器的蘇麻離青都是從外國進口來的,元代和明代早期的青花色料,其鐵含量明顯高於清代,在還原燒成條件下形成的PeO有一定助熔作用,會降低色料的熔融溫度,就出現了「暈散」現象。而清朝的青花瓷器沒有暈散現象是因為清代使用的是石子青料。其顏料底色即「色暈」態減弱,即向不暈態轉化。這是由國產石子青料本身所具有的收斂性造成的。後表現:燒造瓷器過程中串珠狀黑斑的點狀凝聚態現象弱化,即黑點變少多往一塊收聚,結果是黑點多變連結態,或變團狀條狀等更大不規則態黑斑,且黑斑邊緣變不暈散或少暈散,這是清代瓷器沒有散暈的現象主要原因。
另一個造成暈散現象跟長石晶體含鈣多少有關係。元青花暈散區反應層上的鈣長石晶體發育得特別好,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由於元青花色料中含有較多的鈣,使反應層附近釉的高溫粘度降低,流動性提高,因而有利於色料從著色區向非著色區擴散,造成暈散現象。而清代的青花色料中的鈣含量較低,反應層附近釉的高溫粘度較高,流動性差,因而不利於色料的擴散,沒有造成暈散現象。另外,青料中鐵含量的高低對暈散現象的產生也有一定的影響。
通過對元青花和清代青花瓷器的分析比較發現,只有元青花瓷器具有暈散現象,所以說暈散現象是元青花瓷器所特有的。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