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跡修復水準應該如何把關?
  • 23年11月18日 00:2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最近,網上發佈的一組對比圖顯示,四川安岳石窟一尊建於宋代的佛教造像被刷上了一層彩漆,被戲稱為「毀容式修復」。經核實,該造像遭「彩妝」一事並不發生於最近,而是發生於上世紀90年代。但「毀容式修復」依然引發熱議,到底應該「修舊如舊」還是「修舊如新」?文物古跡修復水準應該如何把關?

我在網上看了一下,配色可以說是非常艷麗。這感覺像什麼呢?大家知不知道現在流行一種玩偶,陶土做的,形象就是喜羊羊、灰太狼、熊大、熊二這些卡通形象。這種玩偶做出來都是沒上顏色的模子,然後賣給小朋友們上色玩。家長們帶著小朋友去那些玩偶作坊,花錢買了玩偶和顏色,然後一起給玩偶上色,大功告成之後帶回家。這東西的好處就是有參與感,是難得的親子時間。

看到這個網上的佛像,我瞬間就想到了這個遊戲,因為大家的水平就是半斤八兩,基本上就是兒童水彩畫的水平。可問題在於,你們塗鴉的可不是批量生產的玩偶,而是擁有千年歷史的佛像。這就給人帶來了雙重打擊,一個自然就是毀壞文物了,上色的彩漆是有腐蝕性的,這可能對佛像本身造成毀滅性的傷害。最起碼,它原本的那層塗色就被毀掉了,而那一層塗色也有千年的歷史。第二個打擊呢,就是這顏色也太難看了。如果你毀掉一件古董,然後在廢墟上建起代表現代文明和審美水平的新事物,那我們也好受一些,也算是新陳代謝了。但你看看這個色彩,和這兩年被廣場舞所淘汰掉的傳統大秧歌的配色特別一致。如果在這個五彩繽紛的大佛下面唱上一曲二人轉,感覺氣氛很搭。但你想從佛像身上品味出一丁點寶相莊嚴的感覺,那是白日做夢了。

當然如果換位思考的話,這種對文物的「毀容式修復」,初衷也是為了保護而不是破壞文物。只不過它暴露了兩個非常大的缺陷,一個是人們對文物的價值和如何保護文物缺乏經驗,而另一個問題就是,人們的審美還停留在半個世紀以前。審美這東西,是需要熏陶和積澱的,而我們卻差不多有整整一代人失去了這樣的熏陶,而他們又恰恰出現在了保護文物的關鍵位置上。

如果僅僅是不懂文物保護或者缺乏審美水平其實都沒關係,只要你不動手就行了,把文物的修復工作交給專家,或者乾脆就讓菩薩羅漢們繼續風餐露宿。但他們偏偏就要動手。我想這背後可能有利益在驅動。這裡有政績工程的影子,有些文物單位,為了評上文物保護,就大張旗鼓地修復起來了,他們不清楚這是一項多麼專業的工作,也根本認識不到這文物有多大價值。就好像電影《老炮》裡,馮小剛的哥們拎了一桶油漆給吳亦凡的超級跑車修車門,結果就是把整輛車都給毀了。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樣干是在迎合市場。要知道這些佛像本身不僅僅是文化古跡,同樣還是善男信女們參拜的偶像。斑駁老舊的佛像好像並不能夠滿足善男信女們的需求。對市場的迎合與對文物的保護形成了一對兒矛盾,顯然後者不是對手。這讓我想起了日本的一個例子:當年麥當勞進軍京都時,曾經遭到否決,理由是麥當勞的紅色標誌和古城的青灰色建築基調相去甚遠,具有破壞性。經過幾年反覆談判,麥當勞決定放棄全球統一的紅色,改成與京都古建築基本一致的咖啡色,這是商業對傳統的妥協。

那麼面對屢遭破壞或「毀容式修復」的文物古跡,我們又有什麼辦法阻止呢?對此我也只能先歎口氣,這件事有時候真有點螳臂當車的絕望感。不要說這些佛像了,那些大名鼎鼎的阿房宮、未央宮、大明宮都已經化作歷史的塵埃。而當年的那次破四舊又毀掉了多少文物。當然時代在進步,我們現在文物保護的意識已經空前提高了。但我們可能還需要解決兩件事,一件就是,專業的事交給專業人士去做;而另一件則是,我們需要通過教育提升整個民族的審美水平。審美能夠幫助我們重新認識文物,找到與歷史相處的方式。就像蔡元培先生所言:一個沒有審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惡的。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