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晉國陶寺北墓地考古發現
  • 21年10月4日 06:2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陶寺北墓地非常重要,從2014年發掘以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陶寺北墓地豐富的地下文物是填充構築晉國史的寶貴資料,其中的墓祭遺存、喪葬遺跡、保存較完整的「荒帷」遺跡等,為相關的專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線索。陶寺北墓地在晉國史中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有著什麼樣的歷史地位,當時的社會層級結構、族群之間的等級差別、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附屬關係、婚姻狀況、家族形態等等都是需要探討的學術問題。
陶寺村位於山西省襄汾縣城東北約7公里處崇山西麓,隸屬於陶寺鄉。陶寺北兩周墓地位於陶寺村北約800米處,因近年盜墓發現。墓地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400米,總面積在24萬平方米左右(圖一)。2014、2015年對墓地初步勘探,探明各類墓葬1283座,車馬坑8座。墓葬隨地勢大體由早到晚沿西北——東南方向排列。以南北向墓葬為主,東西向墓葬僅佔4%。從西週末期延續到戰國時期。

  2014~2017年在Ⅰ~Ⅲ區總共發掘豎穴土坑墓葬174座。

  2014年、2017年在墓地的西北部(Ⅰ、Ⅱ區)發掘墓葬138座。2014年在Ⅰ區發掘墓葬7座,其中大中型墓葬2座(1座被盜)。

  2017年在2014年發掘區的東南部(Ⅱ區)布方,發掘面積5600平方米,暴露墓葬230座,祭祀坑90個、車馬坑3座(未發掘)。其中8座大中型墓葬(均被盜)集中在發掘區南部,分南北兩排。北排M2009、M2010為東西並列的「對子墓」,規模最大,處於核心位置;南排6座中型墓,依次由西向東排列。小型墓葬非常密集,分佈在發掘區北部,與大型墓葬有一定的間隔。目前已經發掘墓葬131座,祭祀坑70個。2015~2017年,在墓地中西部(Ⅲ區)搶救性發掘春秋晚期墓葬36座,均為豎穴土坑墓。大型墓葬4座自西向東排列,大中型、中型、小型墓葬多數集中於大型墓葬的北部。
墓葬間沒有打破關係,墓葬因等級的不同存在小的分區,大中型墓葬居中,小型墓葬集中分佈於周圍。恰如《周禮·春官·墓大夫》所載:「掌凡邦墓之地域,為之圖,令國民族葬而掌其禁令,正其位掌其度數,使皆有私地域。凡爭墓地者,聽其獄訟……」。可見當時墓地是秩序井然,有專人管理、統一規劃的。

  二、墓葬的等級

  迄今共發掘春秋時期大中型墓葬27座,小型墓葬147座。大中型墓葬一般一槨雙棺,少數一槨單棺;小型墓葬個別一槨一棺,有的雙棺,多數單棺,有的甚至無葬具。

  (一)貴族墓葬

  春秋早期10座大中型墓葬9座被盜,已經發掘4座。僅存的大中型墓葬2014M7仰身直肢,頭北向。出土青銅器11件中,有鼎、簋、壺、盤、匜,紋飾以竊曲紋、重環紋為主。棺槨之間的東西兩側有大量銅魚、蚌貝、陶珠。
 春秋晚期13座大型、大中型、中型墓葬出青銅器,多數為東西並列的「對子墓」。4座大型墓葬為兩對「對子墓」,2015M1、2016M2男西女東,隨葬5~7件青銅鼎,均不是典型的列鼎,墓葬規模、隨葬品數量遠大於三鼎墓,屬大夫階層。 大中型、中型墓葬有四對「對子墓」。每對「對子墓」至少有一座出青銅器,青銅器組合一般為鼎、盤、匜、敦。2017M3017、M3018東西並列,東側的M3017出有銅器鼎3件、敦2件、盤、舟、匜、甗各1件,還有車馬器、武器等,另有陶壺、陶豆各2件,陶鬲1件。其西側的M3018出有鼎、盤、匜等共5件青銅器,應是其夫人。趙歧注《孟子·梁惠王下》:「樂正子曰:君所謂踰者,前者以士禮,後者以大夫禮,士祭三鼎,大夫祭五鼎故也。」M3017墓主人生前身份應是級別較高的士。

  (二)平民墓葬

  春秋早期小型墓目前發掘133座,葬式為仰身直肢或屈肢,直肢葬約占29%,屈肢葬占71%。僅一座墓葬頭西向,2座南向,余均北向。隨葬品差別不大,一般為1件陶鬲,個別有小玉飾等。小墓中出有90餘件陶鬲,此外還有少量石貝、石玦、石圭、玉玦等。墓主人身份應是平民。

  春秋晚期27座中、小型陶器墓中,有四座中型墓葬墓口長度普遍超過3米,隨葬仿銅陶禮器鼎、鬲、豆、壺、鼎等,墓主人身份可能屬於平民中的上層。其餘小型墓隨葬陶器組合有鬲、豆,墓主人身份是一般平民。
    (三)填補空白的重要考古發現

  (一)春秋早期

  1.墓祭遺存

  從陶寺北墓地近幾年的發掘情況來看,發現的祭祀遺存僅限於大中型墓葬,年代集中在春秋早期。尤其是在大型墓葬墓口北部的玉石器祭祀遺存,獨具特色。2014M7北部距墓口0.2米處有長12米,寬6米的玉石器祭祀掩埋層(圖十二),多為碎石圭,也有少量玉圭、玉璧、玉環、玉玦等。這些玉石器散置在地面上蓋土掩埋,掩埋層疊壓在墓口邊漫出的含料礓的紅土上,這種料礓是挖墓時取出的,後又回填墓裡。2014M7人骨已朽不能鑒定性別,從隨身玉器多串飾,無兵器的特點判斷墓主人應是位女性。

 2.喪葬遺跡

  2017年Ⅱ區8座大中型墓葬中,除最東邊的M2008外,M2001~M2007、M2009、M2010墓口的北部均有兩個大致圓形的坑。M2010墓口北部的兩個圓形坑(H236、H237)疊壓於玉石器祭祀層之下。西側的玉石器祭祀層被2層干擾,2層下即暴露出H236,東側坑H237疊壓於玉石器祭祀層下,可見這類坑形成於祭祀活動之前。《禮記·喪大記》載:「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大夫葬用輴,二綍,二碑,御棺用茅」。碑用大木斫制,上面安有轆轤,以便繫繩下棺。墓葬北部的圓坑可能就是用來立碑的,下葬以後,填土夯實。以上7座墓葬用「二碑」,與墓主人身份也是相宜的。

  (二)春秋晚期

  1.M3011中陶寺北墓地發現「衛侯之孫申子之子書」衛國刻銘編鐘

  編鐘紋飾呆板,置身於精美的晉國青銅器中相形見絀。晉霸諸侯後,衛國是晉國的盟國,《左傳·文公七年》載:「秋八月,齊侯、宋公、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晉趙盾,盟於扈,晉侯立故也。」這是史籍中晉國和衛國最早的結盟記錄,直至晉定公九年(公元前503年)衛國叛晉。這套編鐘就是在此期間流入晉國的。從目前清理出來的編鐘看,皆有文字,這些不斷面世的編鐘帶給我們的將是一段堙沒兩千餘年的歷史。

  2.春秋晚期「荒帷」

  2017年發掘的M3015、M3014是東西並列的「對子墓」,屬中型墓葬,M3015出有青銅器5件,其中鼎、盤、匜、等各1件,敦2件,墓主人是士一級的低等貴族。M3014墓口長3.6、寬2.5、深4.5米,外棺南北兩端局部暴露出紅色的紡織品痕跡,應為「荒帷」遺跡。其上繪黑、黃色「巳」形圖案,或即是兩「巳」相背的黻紋(圖十五)。外棺長約2.6米、寬約1米,目前高度不詳。因荒帷附著於棺槨之間的淤土上,現場條件不利於荒帷的加固、保護,目前已經套箱提取。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