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器特徵及珍品圖片(共17張圖片)
  • 22年4月12日 12:4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由於傳統沿襲的關係,清代玉器和當代玉器中的傳統製作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清代玉器因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有很多典型之作,上不同於明,下不同於今,上海博物館典藏並對外公開的幾件器物當能體現這種特徵。

▌簡潔明快的山子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清 山水人物玉山子

由於清代琢玉工藝精進,玉器的碾琢工具與方法也不斷得以提升,「玉山子」即為這一技藝飛速發展的產物。「玉山子」造型如山,宛如立體的繪畫作品,以一種嶄新的方式將山水人物及歷史故事表現出來。本件作品不論從玉質、雕工而言都為佳品。山子表現的是「會昌九老」的故事,即唐代會昌年間,九位退休老人白居易、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真、張渾、李元爽、釋如滿等九位老人相聚洛陽香山遊玩的場景。人物、山石、庭院刻畫簡潔有力,山體綿延起伏,生動質樸。

▌立體寫實的人物肖像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清 玉漁翁

本件漁翁為圓雕,漁翁一手抓魚,身前立一魚筐,身上又背有魚簍一隻。以「俏色」的手法,保留了玉皮部分而並未進行過多打磨,使得漁翁身上的蓑衣以及頭戴的斗笠呈現一種歷經風雨的滄桑感,非常寫實。漁翁面部及衣衫則經過用心勾勒刻劃,神態憨然可掬,生動形象。本件作品受到十八世紀後西方繪畫的影響,人物猶如一幅立體肖像畫,為清代獨有的特色。

▌清宮廷趣味的仿古器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清 乾隆 三螭紋玉觚

清代玉製器皿中常見仿古彝器,這是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從乾隆朝的「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就可以知道,乾隆常要求他的那些巧匠們以《考古圖》《宣和博古圖》《西清古鑒》中古彝器為範本來製作玉器了。崇古並非簡單的復古、泥古,對於老題材的挖掘實則源自於對創新的渴求,這才是此時玉器製作能發展的真正動因。這件玉觚仿商周青銅觚而制,器身上下雕葵瓣紋,腹部浮雕三條蟠螭,底足內鐫刻「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可知為乾隆年間的宮廷用品。此觚為黃玉琢成,玉質極佳,琢工精美,代表了清代制玉的最高水準。

▌巧細、吉祥的仿生器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清 蓮式玉水盂

仿生玉器在清代玉作題材中風靡一時。菊、荷、蓮、梅等造型的文玩與陳設玉器多出新出奇、巧奪天工。水盂又為文房用具。本件作品玉料瑩潤豐腴,雕工則精緻細巧,蓮花與水盂通過纏綿的枝葉渾然融合在一起,旁有鷺鷥口中銜魚佇立一邊,意趣盎然,充滿濃厚的自然氣息。蓮鷺紋蘊含預祝文人一路連科高中的寓意。

▌別有風味的痕都斯坦玉器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清 乾隆 痕都斯坦嵌寶八角玉盒

痕都斯坦位於今北印度、巴基斯坦一帶,此地「人習技巧,善工玉器,而大薄如蟬翼,又如發,鏤金銀為絲,織綢緞金漆雕鏤皆精奇。」痕都斯坦玉以伊斯蘭風格為主,多實用器,題材較為生活化。本件八角盒以白玉為材,外壁部分先以黃金掐絲勾勒花卉枝葉等輪廓,再鑲以紅綠寶石,熠熠生輝。盒子的底部刻有「大清乾隆年制」的款,說明是乾隆皇帝的御用品,另有「子子孫孫永保用之」的字樣,表達了其對此盒的喜愛之情。本件八角盒雖非痕都斯坦原產,卻是「西番作」——清仿痕都斯坦玉器的典型作品。

圖14 清乾隆《會昌五老圖》玉山細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圖15 清乾隆《秋山行旅圖》玉山細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圖16 清乾隆大禹治水圖玉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圖17 清光緒玉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圖19 清代翡翠雕太白醉酒擺件,佩印齋藏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圖22 約17世紀至18世紀初,奧斯曼帝國,花葉紋滿雕玉碗,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圖20 清乾隆白玉乾隆御制詩款蚩尤環,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圖21 明代青玉螭紋環、清代青玉獸面紋鍾形佩,佩印齋藏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圖18 清代翡翠雕龍帶鉤,北京朝陽區榮祿墓出土,首都博物館藏

清代玉器什麼特徵?這些珍品都是極品

圖23 清乾隆青白玉「瓜迭綿綿」御制詩洗,首都博物館藏

如果說源源不斷貢入的玉材為清代中期玉雕業的空前繁榮奠定基礎,那麼乾隆皇帝對玉的喜愛更是這其中的決定性因素。乾隆在位60年,正值清代鼎盛時期,他對各項工藝美術均推崇備至,此中更以玉雕業為甚。內務府造辦處下原有玉作,至乾隆時另建如意館,亦再設玉作,以供應皇室用玉。此時期民間制玉作坊以北京、蘇州、兩淮、杭州、江寧等地較為著名,北京京作高手雲集,所雕玉器品種齊全;蘇作玉器繼承了傳統優勢,以做工精巧見長;兩淮鹽政善於利用大塊山料,以製作玉山子聞名。如果宮廷玉工緊缺,官府還可從蘇州織造、兩淮鹽政等實力較強的民間作坊中抽調人手。乾隆時期宮廷玉雕中以體大厚重、造型準確著稱的「會昌五老圖」(圖14)、「秋山行旅圖」(圖15)、「大禹治水圖」(圖16)等大型玉雕都是先由宮廷玉工設計,再由兩淮鹽政所轄的揚州工匠雕鑿製成。這種製作方式在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民間玉雕業的發展,使得民間玉雕作品絲毫不輸於宮廷。除了傳統的大型玉雕外,清中期的玉雕作品,如碗、杯、瓶、爐等器皿,香囊、牌、墜等佩飾,以及文人士大夫的文房用具、宮廷專用的璽印玉冊等各式玉雕作品,無不是選材上等、紋飾華美、雕鏤精細。

以乾隆工為代表清中期玉器,雖華縟之極、精巧之致,達到鬼斧神工境界,卻因出現不必要炫耀與繁瑣,而失去玉器古樸渾厚、自然天成傳統審美特點,變得媚俗、誇張起來。正所謂物極必反,登峰造極之後到來的必然是日漸衰微景象。

  三.清晚期玉雕業的衰退

曾有學者遍查嘉慶、道光、咸豐、同治等皇帝御制詩,發現詩中均未論及有關新疆地區采玉、貢玉之事,據此,推測實際情況也大抵如此。另據記載,嘉慶十七年,宮廷下令縮減每年貢玉數量,此時新疆貢玉只是勉強維持,相比乾隆時期一次便運來貢玉數萬斤,可就望塵莫及了。而嘉慶之後的道光皇帝,更是標榜節儉。在其繼位之初,便因「宮中存貯玉子尚多,足敷應用」而下令新疆和田、葉爾羌的辦事大臣暫停督辦新疆地區貢玉。此後國勢日漸衰微,加之太平天國運動、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義和團運動等內憂外患不斷加劇,使得蘇州、揚州、北京等地玉雕業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壞,以至於工、料兩缺,而新疆地區年例玉貢也沒能恢復起來。

由於玉器生產逐漸衰落,雖有一定的產量,但工藝製作上卻越顯粗糙。如所琢花草樹木,已無之前惟妙惟肖的自然形象,僅以兩面斜削的凸起代替;花卉圖案也不再細緻地琢出枝葉穿插、花葉翻捲的形態,大多取平面的淺浮雕處理;器皿輪廓線也多拖泥帶水、轉折含混之作;許多應作圓雕處理的陳設品、人物、山子,甚至小件玉珮飾的背面,也採取較為粗糙的工藝進行處理;圖17中的玉冊為光緒年間的作品,此類玉器,雖同為宮廷製作的器物,但與乾隆時期的玉器相比,在質地上顯得捉襟見肘,綹裂、雜質開始增多,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玉料的緊缺。值得一提的是,慈禧皇太后對翡翠器物偏愛備至,並大量製作以賞賜近臣(圖18),由於當時造辦處、如意館已在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的戰爭中遭到大肆破壞而幾近癱瘓,宮廷用玉需要向民間採購訂製,故大量由民間作坊琢製的,以工藝精美、色彩明快見長的翡翠器物加入到了晚清玉器的各品類中,此風氣一直延續至民國年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刺激玉雕業發展的作用(圖19)。

  五、清代的仿古玉

在宋、元、明三朝復古藝術風格的影響下,雍正、乾隆兩位皇帝崇尚「師古」與「返樸」的審美情趣,故清代玉器在很多方面是對傳統風格的繼承和發展,這主要表現在各類仿古玉器的大量出現上。

清代玉器具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條件,它在繼承我國自新石器時代以來一脈相承的玉雕技藝的基礎上加以發展,首先是為了統治者的需要,對歷朝都有製作的上古禮器在器型、紋飾上加以豐富和完善,從而達到帝王在封禪、郊祀等一系列重大典禮上的使用要求。其次,乾隆皇帝曾大力倡導將古代的玉、銅質禮器作為新制玉器在造型、紋飾上參考的藍本,以反對當時廣泛流行的那些紋飾甜俗、以繁瑣工藝來吸引人們眼光的「新樣」玉器。此類由宮廷玉工製作的玉器,主要目的是對歷史上輝煌時代的緬懷,並彰顯出統治者的品德,故多在器物上落有乾隆本朝的款識。有學者認為如圭、璧等原屬玉禮器造型的玉器,多加琢「乾隆年制」或「大清乾隆年制」款,只有極少個例加琢「乾隆仿古」款;但如鼎、簋等原屬銅禮器造型的玉器,則多加琢「乾隆仿古」或「大清乾隆仿古」款。仿古玉除了以上兩類外,尚可見有在「慕古」等傳統審美觀念影響下製作或將古玉改制而成的各式玉器,如蚩尤環、韘形佩以及被加琢御制詩文的古玉圭等(圖20)。而另一種始自晚明並延續至今並以營利為目的,刻意致殘作沁以企圖混亂製作年代,試圖魚目混珠的玉器,被稱為偽古玉(圖21)。偽古玉同仿古玉最大不同,乃是其製作主要目的在於牟利,既是牟利,其成本必然降至最低。故筆者認為,多數偽古玉在質地、工藝、尺寸等關乎製作成本諸多方面上,無法與仿古玉及古玉真品相比。例如,為盡量減少生產投入,偽古玉要盡可能選用邊皮次等玉料;為能達到既要古樸又掩飾質地瑕疵效果,偽古玉需作出沁色來;而為節省工時,其工必粗。故清代絕大多數偽古玉作品還是可從形制、紋飾等方面,被鑒別出來。

  六、痕都斯坦玉器

清代乾隆、嘉慶時期,新疆地方官吏與部族首領向清廷進貢了大量具有伊斯蘭風格的玉器,經乾隆皇帝考證後,被稱為「痕都斯坦玉(器)」。痕都斯坦本為古國名,據與成書於清乾隆二十七年的《欽定皇輿西域圖志》相比照,該國位於今日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地區。

有學者經研究認為,所謂痕都斯坦玉器的主要製作時間與地點由以下幾部分組成:一是約15至18世紀,來自於中亞至東歐地區的玉雕作品;二是約17世紀初至19世紀初期,來自於南亞地區的玉雕作品;三是約17世紀初至18世紀初期,來自於西亞至東歐地區的玉雕作品;四是約18世紀晚期至19世紀初期,來自於中亞東部新疆和田地區的仿製品。五是約18世紀晚期至19世紀,來自於東亞大清帝國的仿製品。由於製作痕都斯坦玉器的絕大多數地區(包括了古代的帖木兒帝國、蒙兀兒帝國、鄂圖曼帝國、波斯薩非王朝等)均信奉伊斯蘭教,且玉雕的風格相近,因此,被學術界統稱為「伊斯蘭玉器」。痕都斯坦玉器主要分為盛食物用的器皿和雜器兩大類。盛食器有碗、盤、杯、壺、盒、罐、勺等(圖22),雜器有筆室、燭台、香爐、古蘭經架、撐架、刀劍柄、火藥筒等。所用玉材為透閃石、陽起石質軟玉,與新疆和田玉質地相同,多為青色、白色,呈透明或半透明狀。痕都斯坦玉追求純淨的審美效果,多一器一色,無俏色做法,但部分玉器嵌飾金銀細絲及紅、綠、黃、藍各色寶石或琉璃,與中國傳統玉器相比,呈現出燦爛華麗的阿拉伯裝飾藝術風格。痕都斯坦玉器的雕琢工藝多是先將玉料掏成薄坯後再兩面對琢,使其器薄體輕,晶瑩剔透;器物的整體或細部造型多模仿伊斯蘭地區常見的動、植物並加以裝飾;圖案題材均以寫實的方式表現出來,主要有蓮、菊、罌粟、薔薇、蜀葵、百合、水仙、石竹等;紋飾多採用平面隱起的淺浮雕,構圖繁縟、細膩,琢磨細緻。鑲嵌有金銀絲和紅綠寶石、雜色玻璃的玉器,達到了「細入毛髮裡,渾無斧鑿痕」的藝術效果。痕都斯坦玉器以其精緻華美與玲瓏剔透而迎合了乾隆盛世的那份繁榮與華麗,深受統治者的喜愛。乾隆皇帝命內務府造辦處特設立專門琢製痕都斯坦玉器的活計,其仿製出的玉器被稱為「西蕃作」或「蕃作」(圖23)。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於乾隆皇帝推崇,引發朝野上下追捧,痕都斯坦玉器很快流入到京城民間玉肆,模仿之風也日益熾烈,於是出現「仿蕃作」的新型玉器,這其中尤以優雅動人的莨苕卷葉紋的裝飾技巧影響最為深遠,並發展成為北京地區京作玉器的一大特點。

綜上所述,清代玉器作為我國封建社會玉器發展最高峰,它能在汲取傳統制玉工藝營養同時,以高度複雜工藝技巧與華麗多樣裝飾風格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為中國玉文化創造出了空前繁榮的藝術成就。

專業送拍,目前國內業務有送拍北京保利,北京翰海,中國嘉德;海外業務有送拍澳門中信,香港皇室貴族,中國藝海,台灣中正,香港勞倫斯,新加坡金沙,美國大聯盟,阿聯酋迪拜拍賣等,承諾送不進去全額退款,根據各拍賣行歷史成交記錄為您選擇您藏品適合的拍賣行合作上拍。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