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畫家陸儼少以及書畫作品鑒定(共8張圖片)
  • 20年7月26日 02:3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陸儼少(1909年~1993年),現代畫家。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縣南翔鎮人。1926年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1927年考入無錫美專學習,同年從王同愈學習詩文、書法;次年師從馮超然學畫,並結識吳湖帆,遍游南北勝地。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62年起兼課於浙江美術學院,1980年在該院正式執教,並任浙江畫院院長。擅畫山水,尤善於發揮用筆效能,以筆尖、筆肚、筆根等的不同運用來表現自然山川的不同變化。線條疏秀流暢,剛柔相濟。雲水為其絕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雲勾水,煙波浩淼,雲蒸霧靄,變化無窮,並創大塊留白、墨塊之法。兼作人物、花卉,書法亦獨創一格。

著名書畫家陸儼少以及書畫作品鑒定

陸儼少1927年拜馮超然為師,並與吳湖帆相識,在兩位先生處,看到不少歷代名家真跡。抗日戰爭期間,陸儼少流寓內地,1946年回歸故鄉。在此之前,陸儼少的作品大部分是對古代傳統的消化和吸收。返鄉途徑三峽的經歷,引發了他的創新意識,開始將以前局部改造傳統轉換為有意識地建立個人風格。

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術學院兼職山水畫教席;在此期間,其繪畫個性得以發展,最終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著名書畫家陸儼少以及書畫作品鑒定

  陸儼少先生在通過各種筆墨技法之探討,終於在自己的作品中突破地進入了新的表現層次:勾雲、勾水、大塊留白、墨塊等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特殊技法是其獨特風格的成功創舉。勾水之法,倒是古時便有,宋代山水畫大師馬遠有《水圖十二卷》行世,但是,真正將畫水之法融與現代山水畫中的卻是陸儼少先生,他善於將江河湖海的洶湧澎湃、浩渺瀰漫之勢描繪得淋漓盡致,無論是激流險灘、漩渦飛濺;還是滔滔江河、迂迴曲折,其筆墨都頓挫有力,線條變化多端,氣韻生動。

  讀陸儼少的山水畫,常給人一種清新雋永、古拙奇峭的感覺。具有一種超凡脫俗的審美情趣,自有一種郁勃之氣迴盪其間,散發著行雲流水般的意氣,近視遠看均有一番別具一格引人入勝的景象。尤其是那獨創的風貌,神奇的筆墨,靈變的意韻,散發著文人氣息的高品位的藝術,具有引人入勝的美感。

著名書畫家陸儼少以及書畫作品鑒定

  陸儼少向來把傳統文人畫「天然去雕飾」視為創作的最高準則,但這種天然去雕飾,絕非一般文人墨客的筆墨遊戲。他的畫以高超紮實的筆墨技藝為根基,以胸有丘壑的博大情懷為視界,以對藝術的執著追求為基點。他的畫實從生活中來,但又不僅僅是自然生活中的形象,而是一種對像化了的概括與提煉。他的畫無做作的成分,卻有經營的學問;無自憐自營的自縛,卻充滿著勃勃生機,讓人感到清新、雋永、動感。他的山水畫是從傳統的山水畫向現代邁進中,富有強烈時代感的藝術,達到了山水藝術境界的新的昇華。他的畫,無論從何種角度審視,都具有相當高的審美價值。

  陸儼少的山水畫擬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從50年代始至70年代;中期從70年代後至80年代;晚期又從90年代始。然期間有個漸變的過程,有時各個時期又不能截然分開。

著名書畫家陸儼少以及書畫作品鑒定

圖一

著名書畫家陸儼少以及書畫作品鑒定

圖二

圖一圖二均為署名陸儼少的山水畫,畫面的取材、構圖、內容都是表現巴山蜀水,氣勢宏大,視覺開闊,自有一種郁勃之氣迴盪其間,散發著行雲流水的意氣,近視遠看均有一番別具一格且引人入勝的景象,刻畫出了長江三峽壯美的山川河流,應該說兩幅山水的風格特徵,筆墨特點,構圖方法都有一定的水平,那麼,兩幅畫當中哪一幅屬於魚目混珠,以假亂真,通過細心的審查和比對,慢慢真假優劣便浮現出來。問題一:圖一的山峰儘管古拙奇峭,但整座山像遭遇泥石流一樣陷塌了下來,山的形態尤像龜背一樣,沒有像圖二山峰那樣峻峭挺拔,體現畫家胸有丘壑的博大情懷,體現山為脊樑的精神境界。問題二:圖一的峽江水儘管洶湧澎湃,但過於誇張,江水與遠山的透視遠近不協調,距離感不夠,畫面顯得不自然,而圖二的江水在整個畫面的空間中儘管沒有過於力度的表現,但流暢圓轉,顧盼生姿,勾畫的江水卻有一瀉千里的感覺,明顯略勝一籌。問題三:最令人費解的是圖一在畫面的中間無端築起了一道攔河壩,徒然增加了阻力,干擾了順勢而下的飛舟,破壞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視覺美感,令人不暢快,其它問題還在於圖一把閒章蓋在水裡,而且這方印有抖動感,深淺不一,說明了蓋章不夠嚴肅和認真,不是名人大家的所為,令人生疑。

陸儼少代表作品

《峽江險水》

據記載,陸儼少先生曾於1948年乘筏險經三峽,沿途險灘相接,回波伏流,洶湧澎湃。其間上下渚灘,因其結構不同,驚波撞擊,耍弄其勢,天險幸過,額手稱慶。

著名書畫家陸儼少以及書畫作品鑒定

陸儼少有感而發地創作了《峽江險水》系列畫作。初看過這幅畫,給我的感覺就是他的用筆有繁有細,線條有粗有細。該簡則簡,該細則細,恰到好處。在瞭解了陸儼少藝術上的獨創性,把握了其個性風格之後,我進一步鑒定他的作品。先說其畫水,畫水之法,古多有流傳。陸儼少總覺古傳畫法似太呆板,少有變化,尤其是後人競相追崇,已成定格,實未盡自然山水之流動憤激之狀。

這幅畫作,既是他溯往追懷,寄托了自己對長江千難萬險銘刻於心的生活感受,也是他盡情地勾畫疾流奔瀉、崩灘裂巖自然之美的江波萬狀,更是他創造如何用線條、墨塊畫雲畫水,得其動勢,達神妙毫端、出神入化之境地的絕代佳作。

《峽江秋濤》

著名書畫家陸儼少以及書畫作品鑒定

畫面取立軸形式,取景高俊、刻意營造江峽之險險。畫中半山腰裡蜿蜒著數條首尾相銜的「白帶子」,而這些白帶子又與江面上大塊面留白連通一片,畫面頓時顯得霧靄浮動、雲水相連,不多費筆墨暈染,而蒼茫氣像已成。留白的運用,充分體現了中國山水畫虛實相生、以靜寓動的特點。

《雲巖飛瀑》

著名書畫家陸儼少以及書畫作品鑒定

陸儼少後期的山水,通過結構的排比和間隔的組合而形成氣勢雄闊拓展之勢。他的畫,或是陰陽虛實對比強烈,結構簡練;或是重山復水層層推遠,境界闊大。此幅繪於1981年的《雲巖飛瀑》,是應當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委員,前國務院副總理耿飆同志所作,為作者創作成熟時期的代表性作品:飽滿的畫面,盡顯山勢的巍峨雄奇;勾雲勾水間,展現雲霧繚繞的仙巒意境。作者以長線條描水勾雲,山體同樣筆致清晰,筆筆見筆,起落有致;山中茅屋幾間,掩映於蒼樹中,一派遠離城囂、悠然世外之態;湍湍水流之上,一座木橋連接兩崖,與山中茅屋相呼應;敷色則注重濃淡乾濕,繁簡輕重間極盡變化。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