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器為什麼鮮有龍紋紋飾(共4張圖片)
  • 21年9月7日 22:5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龍紋是陶瓷器裝飾紋樣之一種。明、清兩代是陶瓷器以龍紋為裝飾的全盛時期,主要採用釉上、釉下彩繪方法。連元代在瓷器上都有行雲飄逸的龍的圖騰,為什麼在宋代瓷器和鮮有龍紋紋飾的瓷器呢?
 在北宋定瓷就有龍紋瓷器,因為是印花工藝,所以不是很明顯,所以宋代瓷器還是可以找到龍紋圖案的瓷器的。印花裝飾和刻花裝飾是宋代定窯所採用的一種主要裝飾手段。
宋代瓷器上的龍紋以螭龍居多,而且多見於定窯白瓷瓷器中。螭龍又稱「跑龍」。龍的造型特點是,龍頭向前,尾在後,頭為側面,四肢兩前兩後、各為一蹬一伸。定窯瓷器上常見龍鳳紋裝飾,說明定窯瓷業生產與北宋宮廷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從側面反應了定窯瓷器是北宋宮廷貢瓷。

定窯印花螭龍紋盤

  定窯印花螭龍紋盤,宋,高4.7cm,口徑23cm,足徑10.8cm。
  盤敞口,口沿無釉(俗稱芒口),淺弧壁,圈足。通體施白釉,外壁釉垂流形成淚痕。碗內模印螭龍紋。胎體輕薄,胎色潔白。
 
定窯白釉刻花蟠螭紋洗

  定窯白釉刻花蟠螭紋洗,北宋,高5.5cm,口徑15.7cm,底徑13.7cm。故宮博物院藏。
  洗口微敞,斜直壁,平底。通體內外施釉,釉色白中微泛黃。口沿無釉。內底中心刻劃團狀蟠螭紋,外圍回紋。近口沿處內外均刻劃回紋。
  此種在盤、碗、洗等口沿內外裝飾回紋的做法,常見於宋、金時期的定窯瓷器上。這種圓洗是宋代瓷器中的常見造型,除定窯白瓷以外,尚見有官窯粉青釉圓洗、汝窯天青釉圓洗等,時代特徵鮮明。
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北宋,高5.2cm,口徑23.3cm,足徑10.2cm。故宮博物院藏
  盤敞口,淺弧壁,圈足。通體內外施白釉,釉色白中閃牙黃,口沿無釉。盤內印花裝飾。內壁印祥雲紋,內底印一矯健行龍。
  
宋代龍紋的特徵
宋龍紋圖案整體狀態是光頭、長眼、彎角、鰓耳、露齒、翹唇、尖刺脊,龍紋顯得非常「務實」。早期宋代龍在唐代龍的影響下更趨向於獸,到了宋後期,龍的變化就稍有變化了,一般有角,角不分叉而彎翹,側身龍的眼像長杏仁樣,唇鼻向上翹,顎下不畫龍鬚;正面龍則圓眼,兩綹龍鬚生於眼下而不是鼻唇間的兩邊,它的鰓耳像如意卷雲,有些有背脊,有些沒有背脊;有背脊的,脊也是成尖刺狀而不成鋸齒。這是時代發展審美觀的演變所致。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