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釉裡紅串枝花卉紋瓜稜罐(1張圖片)
  • 23年6月23日 19:0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罐高35厘米。洪武官窯瓷,雖然保持前朝畫面滿、紋飾密、層次多的格局,但在圖案運用上,較元“至正型”差別很大,其紋飾特徵為: 

  如意雲頭。洪武雲頭紋之兩雲腳相交的尖頭,與雲頭之尖頭的指向,無不呈相同方向。此畫法,明顯有別於元青花,且無一例外,並沿襲至永宣。成化起,如意雲頭的兩尖頭指向,既有相背的,亦有朝向一致的。 

  回紋。改變元代回紋單體的間斷排列形式,為一正一反兩方相連的回紋邊飾。明永樂時,回紋邊飾以兩方連為主,同時又出現一筆環連的回紋邊飾。明宣德以後,除少數回紋仍作一正一反的兩方相連外,多數回紋呈整圈一筆環連式,並延續至清末。 

  蕉葉。洪武朝有併攏形或葉與葉呈重疊狀兩種,絕對沒有元時單體分離式的蕉葉邊飾。而且,不管何種造型,洪武蕉葉的主脈均予以留白。這種中空型葉脈,同元代蕉葉的主脈都以粗實線條繪製,在視覺上涇渭分明,有醒目的對比效果。 

  芭蕉樹。以整株全貌出現。樹高大,有頂天立地之態。 

  大花小葉菊花使用增多,造型規矩,花心均以網格紋為飾,花心至花瓣通常分三層,而兩層與四層的少見。葫蘆形葉子不如元時規矩,葉子的尖瓣呈三至七個不等,器物的質量,一般以葉子畫四個尖瓣的為精。多數葫蘆形葉子塗滿色,少量的葉脈留白。葫蘆葉形體瘦弱,不及元代粗壯,但造型活潑多姿。 

  變形蓮瓣。除部分執壺和盞托偶有分離式的單體蓮瓣現象外,洪武朝的瓶、罐、碗及大盤,蓮瓣紋邊飾均呈併攏形。這一繪畫筆法,貫穿於明、清兩代。 

  該罐為洪武朝典型器,以前的流通價位並不太高,反映不出它應有的歷史地位。比如在1999年春的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造型、尺寸、花紋都與此相同的洪武釉裡紅串枝花卉紋瓜稜罐,底價350萬港元,以387萬港元成交。但近幾年來,洪武官窯器已被藏家普遍認可與看好,身價扶搖直上,青花大碗過500萬元,一把執壺上千萬才能攬下,釉裡紅的串枝花卉紋瓜稜罐又何止千萬元。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