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瓷器的工藝特色古董台灣
  • 21年1月5日 09:1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建窯瓷器的工藝特色,建窯亦稱“建安窯”、“烏泥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宋代名窯之一。窯址在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以燒黑釉瓷聞名於世。那麼建窯瓷器的工藝特色是什麼呢?

主要產品以盞、碗、盤、碟為主,兼燒盒、罐、壺、燈、爐、缽、梅瓶、冥器等,在宋代盛產黑釉瓷而聞名於世。足底有“供御”、“進盞”字銘的,應是為宋代宮廷燒製的貢品。黑釉盞的特徵:胎含鐵量高,一向有“鐵胎”之稱,胎體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質粗糙堅硬,露胎處色沉而無光。造型多樣,有大小斂口、敞口等不同形式,圈足小而淺,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釉質剛潤,釉色烏黑,器物內外施釉,外釉近底足,足底無釉而露胎。釉面有明顯的垂流和窯變現象,有“兔毫”、“油滴”和“曜變”及“鷓鴣斑”等有名的品種。目前日本所藏的幾種聞名世界國寶級的“曜變”天目盞,就是建窯的產品。

宋代是建窯的發展時期,以燒黑釉器而著稱。兔毫斑、鷓鴣斑、曜變等釉色的名品就出在這裡,以茶盞為多[1] 。

在建窯黑釉盞盛名的影響下,各地的仿燒者甚多,除福建本省的南至福清市,北至武夷山以北的幾十處瓷窯之外,還有江西的吉州窯,四川、山西、陝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仿燒的,形成了以建窯為首的建窯系。

由於宋代斗茶風尚盛行,而主燒適宜為斗茶的黑釉茶盞,亦稱建盞,以水吉鎮窯製品為最,頗受文人喜愛。北宋後期曾為宮廷燒製斗茶使用的黑釉盞,並於器底刻"進盞"、"供御"字樣。建陽窯產品使用含鐵高的原料做胎,因而胎色深黑堅硬,有"鐵胎"之俗稱,或名烏泥窯、黑建、烏泥建等。盞內外均施黑釉,外壁釉不到底,露黑色胎。黑釉盞以鐵結晶形成的斑紋為飾,呈條狀晶紋的稱兔毫,有黃、白兩色,故又有金、銀兔毫、玉毫、兔斑等別稱,也有呈油滴結晶狀,宋人稱鷓鴣斑。鐵結晶呈油珠狀的稱為油滴,更有少數窯變花釉,在不規整的油滴周圍出現窯變藍色,尤為珍貴。

以上就是關於“建窯瓷器的工藝特色”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