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統青花龍紋大缸(1張圖片)
  • 20年10月20日 17:4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缸高75.5厘米。北京故宮前身為紫禁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底,第二年,明朝政權便由南京正式遷都至北京。這段歷史,正好同傳世的署宣德款青花海水翼龍瓷缸的燒造年代吻合。說明瓷缸的燒造在當時不僅重要,還非常緊迫,幾乎與建造紫禁城是同步的。甚至在被稱作明代陶瓷史的“黑暗期”的時期,也沒停止過龍缸生產,儘管燒製難度大,成品率極低。 

  此缸出土於景德鎮珠山西牆正統地層,青花屬蘇麻離青料,梁穗先生在《景德鎮出土元明官窯瓷器》一書中介紹這口缸時說:“據《明史·食貨志》記載,正統六年,謹身、奉天、華蓋三大殿重建告成,太監王振命令景德鎮御廠燒造青龍白瓷缸,因缸大而且厚,未能燒成,三大殿便以銅缸取代。這口有裂痕的龍缸屬當時未能燒成的遺物。該器為明代官窯最大的瓷器。” 由此可知,“龍缸”的功用與銅缸同,因而是可以用“銅缸取代”的。不過,須因地制宜,室內用瓷缸;室外用銅缸,這樣更雅觀,尤其在紫禁城。 

  明代早期,龍紋的特點為:龍的頭較長,口部特別凸出,兩眼在同一個側面,這一特點俗稱豬嘴龍。到明代後期,龍的畫法有所變化,大多數為側身行龍,龍嘴多呈張開狀,若為正面龍,龍頭面部則似獅子頭。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