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朝的督窯官談顏色釉瓷器(共2張圖片)
  • 20年10月17日 05:5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清代的御窯多以督陶官吏的姓氏稱呼,康熙時著名的有臧窯、郎窯。雍正時期有唐窯。清代顏色釉瓷器中最出名的郎窯紅和胭脂紅。
。康熙二十年(1681)二月,康熙帝派工部郎中臧應選到景德鎮御窯廠駐廠督造,主要為宮廷燒造顏色釉瓷器。顏色釉瓷器因為有用於祭祀使用的顏色,所以特別受到宮廷的重視。在臧應選督陶的七年中,御窯廠官窯也稱為「臧窯」。顏色釉瓷器品種有蛇皮綠、鱔魚黃、鮮紅釉,尤以烏金釉最為名貴,是黑釉中最瑩亮的一種名貴瓷。澆黃、澆紫、澆綠、吹紅、吹青等瓷器也很值得收藏。雍正、乾隆時都有生產,以景德鎮烏金土入釉配製,含鐵量最高達13.4%。不同於一般的黑釉,烏金釉中還含有一定的錳和鈷,以康熙器最著名。黑色,五行中象徵水,用於祭奠北方。

康熙四十四年到五十一年間(1705-1712),郎廷極任江西巡撫兼景德鎮督窯官,稱郎窯。郎窯的最大成就是高溫銅紅釉的燒製成功,把兩百多年前明代中期就失傳的燒造技術又恢復起來,您看觀復藏「清康熙郎窯紅釉長頸瓶」。
清乾隆  胭脂紅釉膽瓶
豇豆紅是康熙晚期燒製鮮紅釉時偶然發現的,也稱「乳鼠皮」、「美人醉」,不見大器,一般高不過24厘米。康熙後失傳,數量很少,極其珍貴。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有100多件,比國內的總和還多。看故宮藏「康熙豇豆紅釉菊瓣瓶」。蘋果青或蘋果綠釉是銅紅釉的一種窯變,由於燒成的氣氛發生變化,釉中的銅大部分被氧化而形成深淺不一的綠色,酷似新鮮蘋果,故名。

雍正乾隆朝因為唐英督窯28年而超越兩宋、元明達到第三次高峰,開創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這個時期的顏色釉如黑、醬、綠、青、藍、紅、白色燒製的都極為純正,而黃色釉又有用銻呈色,稱檸檬黃,看觀復藏「雍正檸檬黃釉內粉彩折桂紋碗」。雍正時期創燒的胭脂紅釉是以吹釉的方式用金呈色的,看觀復展出的「乾隆胭脂紅釉膽瓶」,真是美輪美奐。唐窯的燒瓷藝術已達到出神入化、隨心所欲的境界,各種顏色釉更讓人眼花繚亂。

郎窯督陶官郎廷極
 郎窯是指1705—1712年(康熙四十四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撫郎廷極在景德鎮督造御窯時出產的瓷器。郎窯以模仿明代宣德和成化窯器而著稱。郎窯的青花白地盤,人「以為真宣也」;郎窯的脫胎極薄白碗,「與真成毫髮不爽」。郎窯仿製的宣德、成化製品,幾可亂真。尤其以仿製明代宣德寶石紅釉最為成功。人們習慣稱人為「郎窯紅」。郎窯紅有兩種,一種深紅,一種鮮紅。色澤鮮麗濃艷,不僅完全恢復了明代的祭紅,而且超過了祭紅。因像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紅,法國人稱之為「牛血紅」。郎窯紅釉透亮垂流,口沿處因釉層稀薄,銅分子在高溫下容易揮發、氧化,現出一輪白線,俗稱「燈草邊」。釉在高溫下自然流淌,越往下,色澤越濃艷鮮亮,至底部旋削,使流釉不過足,因此有「脫口垂足郎不流」的說法。郎窯五彩,由古彩發展到粉彩,創造了琺琅彩,發展了素三彩。素三彩是指不用紅色,而以黃、綠、紫等色為主要色調的彩瓷。素三彩在明代已問世,至正德時已很精緻,清代康熙時素三彩由黃、綠、紫三色增加了藍彩,色彩更加豐富多變。琺琅彩又名瓷胎畫琺琅。琺琅彩是從國外引入的彩料,顏色穩定,便於繪製精細的彩圖,由於彩料較厚,使色彩更富有立體感。琺琅彩創始於康熙時期,至雍正、乾隆時期,其製品更為出色。粉彩是在五彩基礎上,受琺琅彩製作工藝的影響而創製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它也是創始於康熙時期,而至雍正、乾隆時期才臻於完善。
唐窯督陶官唐英
(1682—1756),字俊公,又字叔子,晚號蝸寄老人,是清朝雍正、乾隆時期最著名的督陶官。唐英的一生,雖不傳奇但頗可圈點,尤其是作為清朝歷史上任期最長的督陶官,在雍正、乾隆時期景德鎮御窯文化的發展以及這一時期陶瓷藝術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中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雍正六年(1728)十月,京城已是秋風颯颯,而南國暑熱的餘威尚在。此時以內務府員外郎頭銜,駐景德鎮御窯廠署,佐理陶務,充駐廠協理官的唐英初到景德鎮,舟車勞頓與氣候差異自然不在話下,這個時年四十七歲的北方漢子,內心既充滿豪情又略帶忐忑。當時名義上的景德鎮督陶官年希堯遠在千里之外的淮安,身為協理督陶官的唐英實際上是景德鎮真正的管理者。從此,有著千年產瓷歷史的瓷都與他這個由雍正皇帝欽點的協理督陶官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