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金國和西夏的瓷器特點(1張圖片)
  • 20年2月26日 05:5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金國和西夏的瓷器受到宋代瓷器很大的影響,但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瓷器也有自己的民族特點,尤其是實用性和審美都保留著自己民族的特點。
磁州窯系主要分佈在河南鶴壁集窯,修武當陽峪窯,禹縣的扒村窯,登封曲河窯,山西介休窯,霍縣窯,山東淄博窯,還有南方的吉安吉州窯,福建泉州,四川廣元等,都大量燒造與其風格相近似的瓷器。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於世,綠釉瓷器也很常見。如觀復展出的「金代磁州窯綠釉詩文瓷枕」,枕上刻劃的是「正豐調」,蘇東坡的詞《昭君怨》,「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不知這工匠是想家了,還是一換行大意了,寫得挺好的一篇詞句,竟丟了一個「又」字,也沒看出來,就進爐燒製了。女真族的第三次崛起,是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後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入關,定鼎中國。
在金世宗和南宋簽定《隆興和議》之後,兩國開始了相對和平的時期。金國的陶瓷業也得到很快的恢復和發展,北方的各地窯口都開始恢復或擴大生產,燒製瓷器。金承宋窯,北方還是磁州窯、耀州窯、鈞窯、定窯四大窯系。雖然燒瓷的水平,各方面都比不上北宋時期的產品,但荒廢的窯場和瀕臨失傳的工藝得到了搶救,使後代人能繼承北宋的制瓷工藝。八九百年後,讓我們今天的人平添遐想。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的人們對北宋的懷念。
北宋是耀州窯的鼎盛時期,金代產品瓷胎呈灰白色,青釉呈色偏黃。金代耀州窯大量使用陶范印花,滿佈器面的花紋逐漸減少。印花裝飾比刻花省事多了,也有刻花的。看觀復展出的「金代耀州窯刻花花草紋梅瓶」,「金代耀州窯印花大碗」。耀州窯從金、元時期開始衰落,終於元初。

定窯是金代北方各個窯口復燒質量最好的,看台北故宮藏「金定白釉印花四季花卉碗」,覆燒和印花工藝表現的淋漓盡致。定窯主要還是燒製百姓的生活用器,盤碗類最多,看我館的「金定窯白釉印花魚藻紋花口碗」。金代瓷器與宋瓷接近,不像遼瓷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尤其定窯不太容易辨識。

定窯瓷器

鈞窯與北宋有所區別,由於基本瞭解了銅紅釉的成因,金代鈞窯器上開始出現有意識的塗抹釉斑,而宋代鈞瓷沒有這項工藝。所以,凡是有塗抹彩斑痕跡的,大都是金元之後的鈞瓷。
與南宋、大金形成「後三國」時代的大夏,是1038年,黨項族李元昊叛宋在中國西部以興慶(銀川)為中心建立的割據政權,宋人稱之為「西夏」。夏國靈武窯燒瓷的主要器形為碗、盤、罐、壺、瓶、鉤等生活用具及板瓦等建築用材。
金立國有120年。到1234年,南宋又與蒙古國結盟聯兵滅金,報了一箭之仇。歷史就是這樣,在不斷地輪迴中因果相報。南宋也終被元滅,開始了異族統治中國的新紀元,瓷器也進入了繁榮發展的第二次高峰。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