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顏色釉瓷器在明代和清代讓中國瓷器發展達到藝術品巔峰,尤其是斗彩、琺琅彩、粉彩以及青花瓷成為中國古代瓷器不可撼動的霸主地位,成為中國古代顏色釉瓷器的代表。
1、青花瓷
國的青花瓷素來備受收藏者們的青睞,在大型拍賣會上,經常以百萬元成交。明代永樂和宣德年間是青花瓷的黃金(182,-0.29,-0.16%,吧)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青花瓷精品,但由於傳世數量不多,量少而質精,因而市價驚人。
中國古瓷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青花器多為小型飾品及日常生活一類,圖案多為龍鳳、纏枝蓮、雲鶴、花卉、山水等題材,做工精細、紋飾秀雅,也是人們鍾愛的收藏品。
2、斗彩
斗彩是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繪結合而成。斗彩容易和五彩混淆,其實要分清兩者並不難。斗彩的所有花紋皆經過青花勾勒輪廓線,再經色料添入輪廓線內,而五彩中的青花只當作青色使用,色料外圍沒有輪廓線。
所有斗彩器中,明代成化年間的斗彩器最為珍貴,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燒造斗彩必須入窯兩次,增加了燒製成本,而且破損率高,一般只有官窯才會不計成本地製造。清代雍正、乾隆兩代的斗彩也很出色。近年的拍賣市場上很少見到成化斗彩器,清三代的斗彩器的價格也是居高不下,為眾多人爭相收藏。
3、琺琅彩
琺琅彩瓷的色彩穩定、鮮艷,畫面表現細膩、層次分明,造型多以碗、盤、罐為主。現今傳世的琺琅彩數量稀少、燒製精美,以清代雍正、乾隆為鼎盛時期。
4、粉彩
清代的制瓷業,在中國傳統的斗彩工藝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了粉彩,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和華麗的風格,在中國制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古瓷器的特徵:五代時期的青瓷和白瓷
如果說,唐朝之前的景瓷生產情況還只限於文字記載,那麼唐末,五代之後的景德鎮瓷器生產就有充足的瓷器實物證明了。本世紀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景德鎮市區的黃泥頭、白虎灣、勝梅亭、盈田等地發現了很多的五代窯址,挖掘出了大量的瓷器碎片。這些瓷器碎片確切地證明了那個時期這裡燒造的瓷器是青瓷和白瓷,而且以青瓷為多。這個時候生產的瓷器器型主要是盤、碗、壺、水盂、、碟等。
瓷胎有厚有薄,釉色是被稱為”蟹殼青”的青釉,近似越窯的色彩,有些瓷器略帶綠色,與玉器很像,被稱為”假玉器”是很貼切的。唐末,五代時,這裡除燒製青瓷外,又是南方燒造白瓷最早規模最大的窯場,僅白虎灣一處就有30多座。從現存的大量出土資料看,白瓷色調純正,潔白度高達70度,吸水率、透光度都達到現代瓷的標準,瓷質超過越窯,冠於當世。
明代的瓷器
明代是景德鎮瓷業生產飛快發展時期,而且成為全國制瓷行業的中心,不論數量,質量和花色品種等方面,都成為當時中國瓷器的翹楚。就裝飾而言,除繼續大量燒製青花瓷並進一步提高質量外,釉上彩瓷又開始問世,發展勢頭很快。《中國陶瓷史》就曾指出:”彩瓷的發明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品種上,明瓷異彩紛呈,這個時期又創製成功了薄如蛋殼,輕若綢紗的薄胎瓷,以及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紋飾豐富的瓷板畫,還有精妙無比,可以亂真的各種仿古瓷。
明代景德鎮建立了官窯,所以這時景德鎮的瓷業生產分成官窯和民窯兩種,官窯為皇家製造宮廷用瓷;民窯的粗瓷供應廣大群眾,細瓷則供中上層地主富商所用,同時運銷國外。商祚繁盛,甚至現”官民競市”的局面。制瓷人員多達10萬多人。
清代的瓷器
清代的景德鎮瓷器,不僅明代的工藝和品種應有盡有,而且還有許多發明創造。青花瓷的色彩呈寶石藍,比明代的更鮮艷純淨,別具風格;釉上五彩因發明釉上藍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豐富多彩,紋樣清新,著色鮮明;斗彩的品種也比明代的多。雍正時期的青釉燒製達到歷史最成熟階段。更為可貴的是創製成功了很多名貴的新品種。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創製了以”玻璃白”為填料,使畫面色彩柔和、富有立體感的粉彩;引進國外彩料,專作宮廷御器的彩;直接用黃金裝飾瓷器的金彩;在單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份,使之在高溫燒煉中流淌變幻,形成流光溢彩,色彩奇幻,斑斕絢麗的”窯變”花釉等等。其他如釉下三彩、墨彩、烏金釉、天藍釉、珊瑚紅、松綠釉、胭脂紅等等也都應運而生。此外,康熙期間,還恢復生產了明代中期以來幾乎失傳的銅紅釉,其中尤以郎窯紅、缸豆紅最為著名。
唐窯和唐英
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在景德鎮鎮陶時所燒製的瓷器世稱”唐窯”。唐窯瓷器非常精美,其製作水平和質量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的瓷器》一書中就說:”中國瓷器,到了唐窯,確實集過去所有製作之大成。這表現在瓷器裝飾方法,造型設計以及制瓷技術方面”。瓷器裝飾僅高、低溫顏色釉就有57種;彩繪方面”山水人物花鳥寫意之筆,青綠渲染之制,四時遠近之景”無所不有,而且”規撫名家,各有原本”;造型設計上,則從”古札器尊鼎鹵爵之款制,到瓜瓠花果象生之作”,應有盡有。
唐英在景德鎮督陶時間長近30年,是景德鎮御窯廠督陶時間最長,成績最顯著的督陶官。他悉心鑽研陶務,身體力行,不僅經驗豐富,而且還對景德鎮瓷業生產技藝進行科學總結,從理論上加以提高,先後編寫出《陶務敘略》、《陶冶圖說》、《陶成紀事》、《瓷務事宜諭稿》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