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在我國的陶瓷歷史上,藍釉瓷器可以說是具有極高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的瓷器類型。藍釉起源與元代,但在明代盛行。到了明朝以後,官窯開始了藍釉瓷器的燒製,尤其是宣德年間,藍釉瓷器更是憑藉著物多質美和當時的青花被當做御用上品。在現代的收藏界以及拍賣行裡,隨意的一件明代時期的藍釉瓷器拍賣與出世都能引起軒然大波。那麼,明代藍釉瓷器它分為多少種?對此,我們還要看看業內專家們給出分析和講解。
一、高溫鈷藍釉品種
這種藍釉瓷器它誕生於元代的景德鎮,在明代依然盛行,同時還對其進行了必要的改良。這種藍釉瓷器一般包括了梅瓶,爵,小杯,盤等瓷器用品。為了能夠增加瓷器的美觀度,一般會有白龍紋,飛鳳紋,海馬紋等裝飾紋理。
二、孔雀藍藍釉瓷器
孔雀藍與一般的藍釉瓷器燒製程序有所差異,它並不是直接高溫燒製而成,它是在制好的素坯上直接掛釉而成,或者在白釉瓷器上掛釉後燒製而成,它屬於低溫釉的品種。由於它的這種特性,瓷器的釉層很容易開片剝落,故此它並不被用戶小件器的燒製,反而在大盤類瓷器中應用較多,例如嘉靖官窯出圖的弘治犧尊雙耳罐瓷器。由於是低溫釉瓷器,色彩雖然艷麗,但瓷器器身顏色並不太過勻淨。
三、霽藍瓷器
霽藍瓷器可以說是明朝宣德瓷器中與霽紅,甜白佔有同等地位的上品瓷器。它因為色澤深沉,釉面濃淡相宜切不流不裂,色澤穩定盛行與整個明代。在這一時期的霽藍瓷器不單單採用是單色藍釉瓷器,同時還會進行金彩裝飾,刻印暗花等。
四、回青釉瓷器
這種藍釉瓷器屬於是嘉靖時期燒製的瓷器,它的原料為進口「回青」,高溫燒製而成,此類瓷器的釉色與霽藍相似,但顏色深度不如霽藍。
據業內專家表示,整個明代流行的藍釉瓷器的釉色,器形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的變化,例如早起釉色的濃艷到中期的淡雅,再到後期的濃艷,而器形也是從大到小再到大等等。值得收藏愛好者注意的是晚明時期的器形變化大,品種多,現存量還比較多,幸運的話在拍賣會上還能見到,永樂宣德以及成化弘治時期的藍釉瓷器想要見到是比較困難的了。
明代藍釉瓷器欣賞及價格參考:
1:明宣德孔雀藍釉盤,尺寸:15.1厘米,估價:HKD 6,000,000 ~ 8,000,000,成交價: HKD 12,382,400 ,成交時間:2004.04.25,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4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2:明成化孔雀藍釉海獸紋蓋罐(一對),尺寸:高17厘米,估價:RMB 380,000 ,成交價: RMB 5,800,000 ,成交時間:2013.12.01,拍賣公司: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年嗣臻藝術品拍賣會第三期。
罐通體施孔雀藍釉,罐身繪天馬飛奔,四周繪雲紋,底部飾海水紋,馬的形態各異,惟妙惟肖,釉色純正,造型規整,為成化時期的精品。底落「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圈款。
3:明嘉靖孔雀藍釉暗刻蓮托八吉祥紋葫蘆瓶,尺寸:高21.9厘米,估價: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價: HKD 3,870,000 ,成交時間:2013.05.29,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年春季拍賣會(二)。
鈐印款識:雙圈六字楷書款。
器作葫蘆形,束腰,圈足。外壁通體施孔雀藍釉,下腹刻纏枝蓮托八吉祥,腰刻雜寶紋間以朵雲,上腹飾纏枝蓮紋,頸飾折枝花卉一周。
4:明宣德孔雀藍釉弦紋三足爐,尺寸:直徑14.7厘米;高14厘米,估價:RMB 1,000,000 ~ 1,200,000,成交價: RMB 1,495,000 ,成交時間:2018.06.15,拍賣公司: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春季拍賣會。
孔雀藍釉又稱「法藍」,是以銅元素為著色劑,燒製後呈現亮藍色調的低溫彩釉。由於部分器物髮色偏綠,因此也有人為其命名「孔雀綠」或「法翠」。景德鎮窯從元代開始燒造孔雀綠釉瓷器,這一色釉的出現是對我國傳統的低溫鉛綠釉的繼承與發展。但是由於初期採用坯上直接掛釉,入窯低溫一次燒成,因此製品較粗,釉面也易開片剝落。直至明初建立官窯制度,孔雀藍釉燒製進入嶄新階段,於成形素胎之上先施白釉,入窯高溫燒製,再在白釉上罩孔雀藍釉,經二次低溫燒就,釉面呈色亮麗,剝釉者少見,對於工匠技藝要求頗高。
清人佚名著《南窯筆記》曰:「法藍、法翠二色,舊惟成窯有,翡翠最佳。」認為孔雀綠釉在明代始燒於成化年間,但從傳世品和出土物看,宣德時已有燒造,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各朝均延續燒造。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宣德時期孔雀藍釉的稀少,清朝時就已經十分罕見。
可能是明初御廠瓷業製作分工尚不細密,至今,景德鎮珠山遺址出土情況顯示洪武、永樂兩朝沒有製作孔雀藍釉器。宣德時期瓷業技術發展迅速,終於燒造出合格的孔雀藍釉器物。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宣德地層曾出土孔雀藍釉殘片,有三足爐、高足碗、盤、碗等造型,但屬宣德年款者只見盤子,且盤形及年款各異,可見其從未批量製作,而只是作為個例燒製。從傳世屬款孔雀藍釉器看,也僅有盤形,存世共七件,其中三例藏台北故宮,兩例藏倫敦大英博物館,另僅兩例見諸拍賣,可見宣德時期孔雀藍釉器物之稀少。
本品與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宣德孔雀藍釉三足爐相近,寬口直壁,三足下蹲,端厚穩重。器身僅以七道弦紋為飾,不見諸繁瑣弄巧之裝飾,而自有其古風。爐通體施孔雀藍釉,足心和外底中間留白。釉色深淺有致,法翠瑩燦,光彩煥然。釉層明澈,釉面開細碎片紋。胎骨入手厚重,胎質緊實,為典型明初特徵。
此種三足爐又稱三足樽式爐、弦紋三足奩,為宋至明代流行的一種爐式,宋代汝窯和定窯也有類似器型傳世。宣德時期燒造極少,目前的公開資料僅可見台北故宮收藏孔雀藍、茄皮紫、青花三例弦紋爐,對照存世可知燒成者極少,罕如晨星。
5:明萬曆霽藍釉暗刻大供碗,尺寸:直徑30厘米;高13厘米,估價:RMB 500,000 ~ 600,000,成交價: RMB 918,400 ,成交時間:2010.07.25,拍賣公司: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第68期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大明萬曆年制」。
這只以宣德霽藍官樣為範本燒製的萬曆官窯霽藍大貢碗口徑達一尺有餘,胎體厚重,器形規整,腹部曲線自然、秀美,施釉肥厚,色澤深沉、穩定,色藍如海,瑩潤、均勻,靜穆雅致。是明代皇室典型的祭祀用瓷。中國古代皇帝歷來十分講究各種祭祀活動,如祭天、地、日、月;祭山河、祖先、神靈、亡靈,等等。各種祭祀活動有嚴格的規制,使用什麼器物,採用什麼顏色,都有明確的規定,比如明代皇室祭祀月神,就規定皇帝著藍色祭袍,使用藍釉瓷器。藍釉瓷器習稱「霽藍」,使用的是一種富含石灰鹼的寶石質釉料,故而,明代有「寶石藍」之稱,又因為藍色是皇室規定的祭祀用色,所以,從宣德起,「霽藍」又有「祭藍」一說。
6:清乾隆藍釉菊瓣式茶壺,尺寸:20.8厘米,估價:HKD 120,000 ~ 180,000,成交價: HKD 525,000 ,成交時間:2018.05.31,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年5月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款。
此類茶壺乃雍正朝首創,乾隆年間仍有燒製,然產量不及前朝。
7:明成化寶石藍釉螭龍雙耳爐,尺寸:高9.7厘米;口徑12.3厘米,估價:RMB 380,000 ~ 500,000,成交價: RMB 437,000 ,成交時間:2016.12.17,拍賣公司: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6年秋季拍賣會。
寶石藍釉,元時首創,至宣德已是一時大名。其中好者,色鮮而不失穩重,釉質更是潤澤明亮,如寶石一般,極盡藍釉之能事,一代風氣,遂此而開。成化藍釉,則承襲宣德血統,較之往日,更顯純熟穩重。本爐為成化早期產品,即是上述此類。
此爐卷口,收頸,鼓腹,脛部內斂,直高圈足,為十五世紀的典型明爐樣式,南京博物院有銅胎掐絲琺琅雙耳爐一隻,可資參閱。器身兩側對稱各置鏤雕螭龍耳,造型活潑天真。螭龍蜿蜒而臥,頭頸上伸,安於爐身。身姿有力,後腿健碩,長尾飄揚上卷,頗具動勢。而此雙耳製作之精良,亦可見於諸多細節,如龍身之毛髮絲絲畢現,龍肘之鱗片層層相迭。且面目雕琢,亦是功夫深厚,栩栩如生,非御器廠之精工而不能為。參考大維德基金會舊藏宣德青花荷葉蓋罐罐鈕,可知其血緣關係之親近。
爐身通體施寶石藍釉,內壁掛白釉,器底亦施白釉,色彩藍白輝映,相得益彰,勝在純穆。其雖為人造,但窯火成器,若非天時佳美,則無此顏色相見時人。加之彼時寶石藍釉多見於杯碗盤碟之屬,立件甚為難遇,故此器實可謂三才共通,方得如此。置與案頭,乃可知文思心秀,人力難盡。
8:明弘治寶石藍釉雙系花囊,尺寸:高30.5厘米,估價:RMB 150,000 ~ 200,000,成交價: RMB 517,500 ,成交時間:2016.11.15,拍賣公司: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6秋季拍賣會。
9:明代藍釉留白花葉紋抱月瓶,尺寸:高31厘米;口3.7厘米;底6.5厘米,估價:RMB 380,000 ,成交價: RMB 425,600 ,成交時間:2010.05.09,拍賣公司: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0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整器施藍釉,留白處為花卉紋,藍釉深沉,呈寶石藍色。胎體堅實,釉色明亮,底足外無釉,有火石紅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