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幣銅元收藏怎麼分類,古幣銅元俗稱銅板,是我國近代貨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銅元誕生於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銅元與歷代的方孔銅錢不同。中間無孔,系仿照香港銅輔幣鑄造而成的。它的誕生,標誌著我國金屬貨幣鑄造工藝從傳統的手工翻砂鑄造進入了先進的機器化生產的新階段。那麼古幣銅元收藏怎麼分類呢?
光緒元寶時期
主要始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這一時期各地造幣均有光緒元寶字樣。總廠造幣在正面左右分列“戶部”二字,各地均在正面上緣或左右分列省名及地名,以示區別。這一時期各廠局各盡所能,自行設計,出現了一大批具有各地特點的龍圖、花式,是古幣銅元品種最多、 圖案最豐富、版式最繁雜的時期。
大清銅幣時期
主要始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至宣統三年(1911)。這一時期各地所制銅元多有古幣銅元的大清銅幣字樣。總廠造幣均在正面左右分列“戶部”和干支紀年文字,後期則去掉“戶部”,僅有干支紀年文字,各地造幣均在正面中央鑄一陰文省名(也有少數為陽文)以示區別。大清銅幣多系戶部統一制發祖模,所以背面統一為蟠龍圖,又稱“大清龍”。大清銅幣中也有背水龍、坐龍等圖案,但為數不多,有些還是屬於面背後誤配的錯版。這一時期因清廷整頓錢法,裁併造幣廠,銅元品種圖案大不如前。
民國初期古幣銅元
主要指民國元年(1912)至民國七年(1918)。其種類有“開國紀念幣”、“共和紀念幣”及鑄有省名的民國銅元等。這一時期新式銅元與清末舊式銅元混合流通,使古幣銅元的混亂程度進一步惡化。
民國中期古幣銅元
要指民國八年(1919)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這一時期國內銅元的混亂局面達到頂點。地區性分割使銅地流通呈明顯的區域性,市面上流通的不僅有清代的各類銅元、民國各類銅元,個別地區還流通大面額銅元,如四川大部、湖北、河南局部地區流通五十文至二百文不等的大面額的古幣銅元,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也發行有自己的銅元,日偽政權則在他們控制的地區也發行了銅元。因此,這一時期的銅元五花八門,極為混亂。
民國後期古幣銅元
主要指民國二十五年(1936)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民國中期後幾年,各地軍閥逐步走向衰落,國民黨政府開始了統一幣制控制金融的進程。這一時期國民黨政府主要發行紙幣,銅元輔幣逐漸被鎳幣所代替。發行的古幣銅元主要有黨徽布圖分幣等。解放前夕,貴州、綏遠還發行了地方銅元,但只是曇花一現。
至此,銅元走完了其短暫的歷程,逐漸退出流通領域。
以上就是古幣銅元收藏怎麼分類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