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耀州窯,北宋著名瓷窯之一。1959年發掘,窯址以今陝西銅川黃堡市為代表,包括陳爐鎮、立地坡、上店等處,宋代屬耀州,故名。
耀州窯唐代已開始燒黑釉、白釉和青釉瓷,曾使用化妝土。玉璧底碗及堆醬彩朵花小蓋盒是其典型器。北宋時以青瓷為主,兼燒醬色釉器。北宋中、晚期是耀州窯的鼎盛時代。器型以碗、盤、碟、罐、瓶、盒、爐為主,也有渣斗和各式小杯。胎質灰白而薄,釉色勻淨。由於胎中含鐵,在煤窯自然氧化氣氛下燒成,使青釉或圈足周圍呈現薑黃色,形成了耀州窯青瓷的獨有特徵。裝飾以刻花為主,線條剛勁流暢,北宋中期以後,出現印花裝飾。
1953年北京廣安門外曾發現大批刻有龍鳳及花卉圖案的耀州青瓷,證實耀州窯確曾燒過貢瓷。金、元時期繼續燒造。元代胎釉漸趨粗糙,花紋圖案較簡單,亦燒白地黑花器。宋代耀州窯對各地制瓷業有很大影響,河南臨汝、宜陽、寶豐、新安、禹縣及廣東、廣西等地均燒製類似的刻印花青瓷。
【唐 耀州窯茶葉末釉注子】
高17.6cm,口徑10.8cm,底徑9.1cm
注子撇口,短頸,碩腹,平底。短粗流,曲柄寬扁。施茶葉末釉,近底處無釉,釉層勻淨,肥厚而潤澤。
此器形制規整,造型飽滿,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特徵。
唐代耀州窯以燒青釉瓷與黑釉瓷為主。同時還燒造一種鐵、鎂結晶釉,類似茶葉末色澤,故稱「茶葉末釉」。
注子亦稱「執壺」,是古代酒器而非茶壺。盛行於唐中期至宋代。
【五代 耀州窯青釉葵瓣口碗】
高7.5cm,口徑19.2cm,足徑7.2cm
碗呈五瓣花口狀,口沿外撇,斜壁,淺圈足。腹壁自花口凹陷處起稜線。通體施青釉,釉層較薄,釉面玻璃質感強並開細碎片紋。
這件青釉花口碗,釉面雖有水沁痕跡,但造型秀麗,釉色勻淨,仍能反映出五代時期耀州窯青瓷的燒造風格。
耀州窯燒製瓷器始於唐代,當時所燒造品種十分豐富。五代時期開始則以燒造青瓷為主,其青翠瑩潤的釉面和精緻優美的造型,並不遜於當時聲名顯赫的越窯青瓷。
【宋 耀州窯青釉藥王塑像】
高45.0cm,底徑10.5cm
這是一尊宋代耀州窯燒造的青釉塑像,塑造一中等身材的佇立男像。其形像昂首挺胸,雙目炯炯有神,平視前方,兩腮微鼓,雙唇緊閉,神態安詳。頭戴蝴蝶結飾物,身披由樹葉綴連而成的長衣,左手托寶瓶,右手執草葉於胸前,腰間繫一布帶,赤足立於圓托上。通體罩青中略帶黃色之釉。
雖然像上未標注姓名,但塑造的應是人們崇拜為「藥王」的孫思邈。中國醫學史上被尊稱為「藥王」者雖有多人,但唯有孫思邈享譽最廣,影響最大,受到醫學界和民間的廣泛推崇,為他舉辦紀念活動也最為經常。孫氏是陝西耀縣人,耀縣緊臨銅川,大名鼎鼎的孫思邈自然會成為宋代耀州窯工匠的創作素材。據說銅川舊有藥王廟,廟中供奉孫思邈像。
【宋 耀州窯青釉刻花菊瓣紋碗】
高5.1cm,口徑13.2cm,足徑4.1cm
碗敞口,圈足。裡外均刻菊瓣紋,碗心印一團花。通體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黃,足邊無釉。
此碗為宋代耀州窯青瓷的代表作品。在裝飾方面,以碗心的一朵團花為中心,放射狀地向外刻出一片片菊瓣紋,佈局舒朗勻稱,線條活潑流暢又不失規整,反映出當時藝師們的審美觀念,代表了耀州窯瓷器刻花工藝的突出成就。
耀州窯瓷器上的刻花裝飾於北宋中期發展成熟,到北宋末期工藝更為精湛。
【宋 耀州窯青釉刻海水鴨紋碗】
高7.4cm,口徑17.8cm,足徑4.9cm
碗敞口,腹為六花瓣形,近底漸收,圈足。內壁蓖劃海水紋,碗心刻劃一遊鴨,外壁光素無紋。通體以青釉為飾,釉色深沉,青中泛黃。
此碗造型優美,紋飾清晰,鴨紋的刻劃生動傳神,海水紋宛轉自然,由此可見耀州窯瓷工們嫻熟的技藝,是耀州窯瓷器的代表作品。
【宋 耀州窯醬釉碗】
高4.5cm,口徑14cm,足徑4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近足無釉。素面無紋飾。釉為醬色,釉色較亮。
醬釉瓷器是宋代中期耀州窯瓷器中出現的一個新品種,為仿宋代漆器之作,其數量較多,僅次於青瓷。醬釉是一種以鐵為著色劑的高溫釉,釉料中氧化鐵的總量達5﹪以上。
【宋 耀州窯青釉刻花蓮花紋雙耳瓶】
高24.5cm,口徑5.5cm,足徑9cm
瓶撇口,細頸,鼓腹,圈足。頸兩側對稱置龍耳,腹上部凸起弦紋4道,下部陰刻兩朵蓮花圖案。灰白胎。釉色青綠。
此造型的瓶式俗稱「玉壺春瓶」。紋飾立體感強,花葉陰陽向背分明,刀鋒犀利,線條流暢,別具風格。
耀州窯瓷器多為灰白胎,但多數器物透過青翠的釉層,使人感到的卻是潔白、細膩的胎體,彷彿上釉前曾施一層化妝土,此件雙耳瓶即為一例。實際上這是由於胎土和釉料在燒成過程中產生化學反應,形成一層密合層所致,這種現象在河南臨汝窯及鈞窯產品中也可見到,這是由於它們使用的坩土所含成分相似所致。
【宋 耀州窯青釉刻花嬰戲紋碗】
高8.5cm,口徑20.8cm,足徑4.8cm
碗敞口,寬唇,圈足。裡外施青釉。碗內刻嬰戲蓮花紋飾,一肥胖的嬰兒戲於三朵蓮花之間,兩手腕各戴一手鐲,憨態可掬。
此碗刻花精細,畫面生動活潑。北宋晚期,耀州窯裝飾多取嬰戲紋題材,此類構圖還有兩嬰蕩鞦韆、四嬰戲把蓮等。
【宋 耀州窯青釉印花童子玩蓮紋碗】
高4.5cm,口徑14.3cm,足徑3.3cm
碗撇口,深弧腹,矮圈足,足底沾窯渣。通體施青釉。碗內印蓮花一束和四童子,四童子分別手持蓮花一枝,身體呈不同的姿勢作嬉戲狀。
此碗嬰戲紋飾抓住了孩童體態的主要特點,用洗練的輪廓線將其五官的稚氣和胖乎乎的體形生動地刻畫出來。
宋代耀州窯青瓷裝飾題材豐富多樣,植物、動物、人物及宗教題材應有盡有。人物題材以嬰戲紋較為多見,赤裸身軀的孩童,有的戲於花葉中,有的匍匐扳枝,有的攀樹折花,有的馴鹿趕鴨,有的抱球採蓮,不拘一格。
耀州窯遺址中出土的印花陶范很多,上面陰刻的花紋因反覆使用而磨損,從而證明了這一裝飾手法在當時曾大量使用。
【宋 耀州窯青釉盤口瓶】
高19.5cm,口徑9.5cm,足徑8cm
瓶盤口,短頸,圓腹,圈足。胎體灰白。裡外施青釉,釉色較淺,釉質瑩潤,釉面開細碎片紋。足邊無釉。
此瓶造型渾厚,略呈石榴形,俗稱「石榴尊」。
耀州窯瓷器中瓶式很多,瓶體或修長秀麗,或豐滿端莊,但像此件石榴式樣的瓶卻較少見,應為北宋早期產品。這時期耀州青瓷釉面皆玻璃質感強,施釉均勻,大多開有細碎片紋,胎釉結合緊密,沒有剝釉現象。品種以日用瓷為主,造型方面與五代耀州窯瓷器有明顯的繼承關係。
【宋 耀州窯印花碗】
高5.1cm,口徑13.2cm,足徑4.1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內外施青黃釉。碗心模印菊花一朵,內、外壁分別採用剔刻放射性線條的方式表現菊瓣圖案。
菊花及各種花卉是耀州窯十分常見的裝飾題材。此碗獨到之處在於它採用特有的犀利刀法將抽像的菊花花瓣與形象的菊花花朵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這種簡捷明快的圖案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
【宋 耀州窯青釉人形執壺】
高29cm
壺體造型為一男子,束冠,著長襟衣衫,雙腿直立,微露雙足。人軀體中空,頭有孔為壺口,雙手於胸前捧方口壺流,後背中央附曲柄。人物面部表情莊重肅穆。通體施青釉,釉色青綠,勻淨滋潤,因衣紋線條折角處釉薄呈現出胎色而具有立體效果。
耀州窯的瓷塑作品很少,此件人形執壺無論是造型構思還是工藝水平均可謂上乘佳作。
【北宋 耀州窯青釉刻花瓶】
高19.9cm,口徑6.9cm,足徑7.8cm
瓶小平口出沿,短直頸,豐肩,腹以下漸收斂,圈足。肩部有弦紋3道。瓶身以「刻花」為飾,腹部刻纏枝牡丹花,下腹刻雙層蓮瓣紋。此瓶刻工刀鋒犀利,深淺有致。牡丹花繁而不亂,花冠豐滿,花枝纏繞,俯仰結合。瓶通體施青釉,釉面晶瑩溫潤,玻璃質感強,釉層勻淨。
耀州窯刻花青瓷以盤碗為多,瓶類較少。此瓶小口短頸,襯出瓶身的雍容飽滿,刻線處積釉色深,凸起處色較淺,使花紋更加清晰,有立體圖案的效果,為耀瓷中的精品。
【金 耀州窯青釉刻花「吳牛喘月」紋碗】
高7.6cm,口徑21.3cm,足徑6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通體內外施青釉。碗內菱形開光內刻一輪明月高懸天空,一頭水牛前腿直立,後腿彎曲而跪,頭部昂起,口微張。水牛周圍及開光之外刻以花草紋飾。
此碗釉色瑩潤如玉,刻花刀法流暢犀利,構圖簡潔明快,花紋生動自然,為耀州窯金代青釉刻花器物中的代表作品。
碗心中的圖案原名「犀牛望月」,經過考證應為「吳牛喘月」。它出自《世說新語》:「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間,故謂之吳牛也。南方多暑,而此牛畏熱,見月疑是日,所以見月則喘。」圖案反映了北方金人統治下的漢族百姓對戰亂帶來的沉重的生活壓力深感畏懼的心理。
【金 耀州窯錢紋小壺】
高13cm,口徑4cm,足徑6cm
壺小口,溜肩,鼓腹,圈足。肩部一側為一外折壺流,對應一側為一帶狀短柄,口有平頂式帶紐小蓋。壺通體飾兩組紋飾,肩部刻下覆的蓮瓣紋,蓮瓣上下各有兩組弦紋。腹部刻錢紋,錢紋下飾一道弦紋。通體施青釉,釉青中泛黃。
紋飾簡潔清晰,刀法犀利,風格粗獷,紋飾清晰。壺通體施青釉,釉青中泛黃。紋飾簡潔,為耀州窯金代典型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