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出土宋代磁村窯花釉瓷器(共4張圖片)
  • 18年3月28日 18:0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宋代磁村窯兔毫釉碗

  淄博磁村窯是我國北方古代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從唐代開窯以來,經五代,到宋金,直到元末,屢創輝煌,成就斐然。所生產的瓷器,精細粗獷並存,豪放工致兼有,被譽為中國北方民窯藝術百花園中的奇葩。其中所創燒的茶葉末釉、油滴釉、鷓鴣斑釉和兔毫釉瓷器,更是達到了當時藝術釉瓷器的高峰。

圖2 宋代磁村窯鷓鴣斑釉碗

圖4 宋代磁村窯鷓鴣斑釉瓷器殘片

圖3 宋代磁村窯鷓鴣斑釉碗

  釉是附著於陶瓷坯體表面的玻璃質薄層,瓷器施釉不僅提高機械強度和降低吸水率,而且可使其表面光潔、美麗,使瓷器器皿除實用外,更具觀賞性,成為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縱觀中國的陶瓷史,不同歷史時期各地瓷窯生產出的瓷器產品,幾乎都有自己獨特的具有代表性的釉彩品種。淄博窯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已開始用綠色鉛釉裝飾陶制冥器,南北朝時期,出現了高溫青釉和低溫黃釉。唐代,淄川磁村窯燒造的黑釉瓷以釉質晶瑩滋潤和色黑如漆聞名天下而獨秀一時。至宋金,除黑釉瓷繼續燒造外,用白色化妝土外罩透明釉生產的白瓷以及黃釉、青釉、醬色釉瓷器已非常盛行。這時的藝術釉——名貴的花釉瓷器鷓鴣斑釉和兔毫釉瓷器已經十分成熟。 

  花釉是在單色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靠其顏色和紋理變幻形成自然裝飾的藝術釉。釉面呈現兩種以上的相異色,構成流紋色絲斑塊。是用含兩種不同金屬氧化物呈色劑的釉料,在胚體上兩次施釉,高溫燒成。因是在窯內燒製過程中自然形成複雜多變的顏色和生動美妙的流紋,故又稱窯變花釉。具有色彩豐富、美妙自然、斑駁陸離、變化萬千的藝術裝飾效果。淄川磁村窯在宋金時已能生產花釉瓷器,主要品種是兔毫和鷓鴣斑。 

  兔毫釉是用含氧化錫、氧化鋅兩種不同金屬氧化物呈色劑分別配製的釉料,分次在坯體上施釉,高溫燒成後會呈現出黃褐色的毛狀紋,並從釉層深處向外放射,猶如兔子的細長毫毛披覆在瓷器上,從而得名。其毛色柔和,流紋逼真,極具美感。 

  磁村窯發現的兔毫瓷器(圖1)主要產在宋金時期,器型主要是碗和盞。其釉上的流紋宛如微風吹拂的兔毛,又像漆黑夜空中綻放的禮花,閃閃爍爍,多姿多彩。這種變幻微妙的色釉的形成,完全出自施於胎面的不同層次、不同色調的釉料,在窯爐中融熔、流淌和相互浸潤的結果。兔毫釉瓷器的燒製技術比較複雜,磁村窯匠師們首先創造了在胚體上重疊施釉的新技巧。不同的釉料在高溫下會有不同程度的膨脹,冷卻時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收縮,因此,一種釉料覆蓋在另一種釉料上,必須要求兩種釉料保持一致的熱脹冷縮,才能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同時,在二次施釉時,還要注意把握底釉的乾濕度。兔毫釉瓷器的燒製成功,說明宋代淄川磁村窯的制瓷藝人已掌握了這些複雜的調配施用釉料的方法和技術,從而為單色釉瓷系的美化裝飾開闢了新的途徑。磁村窯宋代兔毫釉瓷器淡濃匹配相宜,毛毫輪廓清晰,生動傳神,古樸自然,其美學價值和觀賞性足以與著名的建窯“天目”釉盞媲美,極為難得。 

  鷓鴣斑釉就是在黑釉、黃釉、黃褐釉面上飾以色彩斑釉的瓷器。燒成後呈現出像斑鳩脖頸上多色羽毛一樣的色彩,故名,也有的稱為玳瑁釉。最早記載於北宋陶穀《清異錄》:“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這種釉上彩斑點是用與底色不同的釉料隨意灑刷上的,在窯中高溫燒製時,釉層和彩斑熔融流動、浸漫,形成二液分相釉層,有的作有規則的排列,有的紋樣不定形,燒成後的這種窯變斑紋淋漓酣暢、變幻多端,似無意,實有形,妙趣橫生,魅力無窮。由於裝飾在深色釉上,淺色的彩斑更顯得清新典雅、生動醒目。絢麗斑斕的釉色,為後來陶瓷裝飾藝術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在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上大放異彩,具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 

  磁村窯生產的鷓鴣釉瓷器(圖2、3、4),大量發現於宋金時的窯址上,器型主要是碗和盤。生產技術已相當成熟。製作特點是釉層較厚,主釉色是黑色和醬色,不同的彩斑釉料點綴其上或夾在其中,在還原焰氣氛中燒成後導致釉面斑斕奪目。斑紋有的像幾片樹葉,有的像一塊潑墨,有的像幾朵彩雲,有的像一簇浪花,變化莫測。或規整,或飄灑,似有意似無意,率意醒目,妙趣橫生。或深色釉襯出淺色斑,或淺色釉地上飾以深色斑,既層疊,又相間,深淺交錯,對比強烈,奔放不羈,給人一種自然活潑、痛快淋漓的美感。徹底改變了磁村窯單色釉類瓷器的單調格局。磁村窯宋代的鷓鴣釉瓷器,“入窯二色,出窯萬彩”,互變而奇,莫測如是,恰似“月夜望星空,暉暈自然成”,色釉斑紋無一雷同,天然成趣。形成了端莊雄渾、光怪陸離、神秘莫測的藝術風格,在所有磁村窯瓷器中獨樹一幟。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