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錯金銀銅虎噬鹿屏風座,罕見的題材,做工亦非常精美.
錯金銀銅犀牛屏風座
錯金銀銅牛屏風座
銀錯金工藝又稱之為錯金銀工藝,其作法是將金片嵌入銀器表面構成紋飾或文字,然後用錯石(即磨石)錯平磨光,它是我國古代金屬細工裝飾的一種技法。金、銀有美麗的色澤,並有良好的延展性,且屬貴重金屬,故在先秦時代即被貴族鑲嵌於青銅器上作為裝飾物,此種工藝通稱為「金銀錯」,近世亦多稱「錯金銀」。其工藝是先在銅器表面預鑄出淺凹的紋飾或字形,然後在凹槽內嵌入細薄的金銀片或金銀絲,再經過打磨使器表光亮,從而利用金銀和青銅的不同光澤映襯出各種色彩輝煌的圖案與銘文。在青銅器上施以金銀錯工藝始於春秋中期,盛行於戰國中晚期至西漢。
屏風之稱不見於《經》,它出現在先秦經典中時通常名之為「扆」或「依」,又或用鳥羽裝飾得華麗而稱作「皇邸」。不過後之史籍述前朝故事,已逕自稱作屏風,如《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列傳》,雲其「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史」。
扆是背依之屏,《荀子?正論篇》天子「居則設張容,負依而坐」;《禮記?明堂位》「天子負斧依南鄉而立」;《釋名?釋床帳》「扆,倚也,在後所依倚也」。扆表裝飾斧文以象威儀,斧又或作黼,便是雲雷紋、勾連雲紋等幾何紋,此已由上海博物館藏春成侯盉銘而得到確證。斧文不僅用來裝飾禮服、禮器,並且還包括儀仗等,如湖北陽新白沙遺址商代文化層與河南信陽羅山天湖一二號墓出土的商代纏絲線黑漆柲,可知蘊涵其中的一種共同的寓意。
先秦時代傢俱簡質,卻很有靈活佈置之便,因此臨時性的設施為多,如幄,帟,幕,帳,幾,席,等等,王及諸侯臨時的聽政與休憩之所,便常常可以根據需要隨時佈置於上下左右前後,而用「扆」方便隔出一個「尊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