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鈞窯瓷器鑒定技巧(共5張圖片)
  • 16年12月27日 01:4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由於社會進步,宋代制瓷業蓬勃發展。當時號稱五大名窯的「汝窯」、「鈞窯」、「定窯」、「哥窯」、「官窯」生產的瓷器,是民間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來源。此時,眾商賈為了適應民眾生活需求,將瓷器源源不斷地銷往民間各地,或銷往歐亞、大洋國家。

宋代鈞窯瓷器鑒定技巧

  那麼,宋代鈞窯瓷器為何廣受大家如此關注和競相收藏呢?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它的「形」、「色」獨特。有的器物模仿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造型,倍受大家青睞,這種生產技術和製作工藝一直沿襲至清代晚期。此時,雖然製作工藝、燒製技
術等與宋代鈞窯瓷器有所區別,但是,由於成功率低,數量少,大家一直都在競相購買與收藏。當時清代中晚期民間有這樣一句:「家有財產萬貫,不如鈞窯瓷器一 件」的說法,可謂鈞窯瓷器當時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對它至臻至愛的程度了!

  二是它具有獨特的製作工藝和燒造技術。據史料記載,鈞窯瓷器採用特別的土質,燒造成器後呈堅硬的香灰胎,又因瓷器釉面採用銅、硅、錳等特殊礦物原料作漿刷制,再經1200—1300度的高溫燒造成器後出現窯變,顏色達到萬件無重樣的神奇效應,有人把宋代鈞窯瓷器說成「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此比喻是最恰當不過了。

宋代鈞窯瓷器鑒定技巧

  三是有的瓷器釉面出現好像蚯蚓爬過的痕跡,俗稱「蚯蚓走泥紋」;有的瓷器釉面恰似霞光四射,巍麗壯觀;有的瓷器顏色外紫內藍等,栩栩如生。

  四是鈞窯瓷器小巧玲瓏。俗話說:「鈞瓷無大器」。鈞窯瓷器雖小,但是它小中見大,小而不俗;還因它的做工精湛、工藝獨特,歷來倍受收藏的喜愛。

宋代鈞窯瓷器鑒定技巧

  五是宋代鈞窯瓷器一般圈足露胎處無掛釉,僅外底部有一層較薄的釉子,有的直接沒有或者是似釉非釉。到了元、清時期,眾多窯址生產的鈞窯瓷器,圈足和底部均採用醬油釉,有的留下塊塊顏色較深的斑點。

  六是宋代鈞窯瓷器的口沿和外側凸出的部分呈香灰色,釉面有的出現棕眼,有的呈現乳光。

  七是凡帶有「一」至「十」編號的瓷器,其器型從大到小排列,即「十」最小「一」最大。

  八是圈足與器面下方之間常有較厚積釉。

宋代鈞窯瓷器鑒定技巧

  由於鈞窯瓷器具有以上諸多特點,難能不引起廣大收藏愛好者競相收藏。如今,鈞窯瓷器在歷年拍賣會上拍出的價格不菲,上佳的宋代鈞窯瓷器,有一定意義或是出自名人收藏把玩過的宋代鈞窯瓷器,其價格也在逐年上漲。如,二OO六年七月,在香港佳士得一次拍賣會上,一件小巧的宋代鈞窯「鼓釘洗」,以四十餘萬元的價格拍出,刷新了當時鈞窯洗類瓷器拍賣史上最新紀錄。

  作者近年來收藏到的兩件較小的宋代鈞窯瓷器,亦證實了這一點。這兩件瓷器分別是:一件是宋代鈞窯小梅瓶,高11厘米,口徑3.5厘米,底足3.2厘米,口沿為香灰色,底足保留原出時的石灰狀物體,釉面沉穩不燥,看上去顏色恰似豬肝,細小的暗色斑點佈滿通身,美麗壯觀。從元到清時期的青花梅瓶世面有時能見到,但是,宋代小梅瓶,特別是宋代鈞瓷小梅瓶實屬罕見。另一件是雙耳尊小罐瓶,高10厘米,口徑長方形,為3X4.4厘米,底足長方形,為3X3.5厘米,該瓶與上述小梅瓶均系原出。

宋代鈞窯瓷器鑒定技巧

  以上兩件釉面外紫內藍、釉色基本相似的鈞窯瓷器,應該是同一時期的產物,它將為進一步研究我國宋代鈞窯瓷器發展歷史和這個時期的瓷器製作技術,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收藏價值。

  由於受經濟利益的驅動,現在,收藏市場出現一些假冒低防品,如果作為觀賞無可非議,但如果以假亂真,牟取暴力,悲哉!相信只要掌握宋代鈞窯瓷器的這些特點,再注意觀察細微環節基本上就掌握了鈞窯瓷器鑒定,買到假貨或打眼的機會將大大減少。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