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涇川大雲寺唐代舍利石函考古發現(1張圖片)
  • 16年1月6日 17:2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1964年甘肅涇川大雲寺發現隋代舍利,比陝西法門寺地宮的發現的佛家寶函還早100多年。甘肅涇川大雲寺舍利寶函由石函、銅匣、銀槨與金棺套合而成,寶函最外面刻有文字,為武周時期所造,內有舍利十四粒。大雲寺地宮佛寶的現世,曾經轟動當時的佛教考古界,成為上世紀我國佛教和唐代考古的重大發現。
據史書記載,作為絲綢之路重鎮的涇川在公元601年,由隋文帝楊堅下詔,得到了14粒佛祖舍利並在大興國寺建舍利塔,以石函供養。公元690年,大興國寺被更名為大雲寺,並制銅匣、銀槨、金棺、石函、琉璃瓶五重套函存放舍利。
1964年10月,涇川縣村民在翻地時發現了大雲寺地宮。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發掘地宮的過程中,又發現了盛放舍利的石函、鎏金銅匣、銀槨、金棺、琉璃瓶五重套函,琉璃瓶內盛裝14枚來自印度的佛祖骨舍利,並在隋代石函四周刻題銘文。據史料記載,涇川的舍利是公元601年從印度引進後,隋文帝下令建塔供養的。公元694年,武則天敕令各州建大雲寺珍藏《大雲經》,涇州改建大興國寺為大雲寺。專家研究認為,涇川大雲寺塔基地宮和舍利石函中的金銀棺槨,最早將中原傳統的棺槨葬制納入佛教,改變了印度用罌壇盛放舍利的方式,開創了用棺槨瘞葬舍利的先河,反映了唐代在舍利瘞葬制度上的劃時代變革。這次發掘成為當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1971年9月,經郭沫若親自鑒定,將之定為「國寶級文物」。由於當時的歷史原因,周恩來總理決定暫不公開這一消息,所以大雲寺出土的佛祖舍利等文物便被塵封了40多年。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