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高古瓷欣賞(共3張圖片)
  • 16年12月27日 22:3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中國瓷器的發展史,是一個從黑到白的過程,其中經歷了褐色、醬色、黃色等過度,最終燒成卵白、甜白、豬油白等白釉名品。在這一過程中,「鐵」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含鐵量的多少決定了器物胎釉的色調,含鐵量越高,胎釉顏色越深,直至黑色。含鐵量越少,胎釉顏色越白,直至潔白。大體上講,人們追求白,而厭惡黑;而從經濟的角度上講,要實現同樣的功能,黑器成本低廉,白器相對昂貴。故而,在整個瓷器的發展史中,黑白之間存在著各種對壘,時而黑釉取得局部性勝利,時而,白釉取得階段性成果,而在宋代,這一鬥爭最為精彩,從而造就了一段斑駁燦爛的陶瓷史。

  宋代黑釉茶盞

  讓我們從黑釉開始。黑釉本是不討人喜愛的顏色,但是,在宋代,福建地區燒造的黑釉茶盞,演繹出多種變化成為一時的名品,在中國陶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抹墨色。這裡向大家展現的這件,即為宋代福建地區窯口燒製的黑釉茶盞。茶盞成斗笠形,施釉不到底,釉烏黑,胎色黃白,淺圈足修胎有力。

宋代高古瓷欣賞

  此類茶盞可以歸為建陽窯系,由於宋代斗彩之風盛行,故各個地方窯口都在仿造建窯的黑釉茶盞。而地方窯口的胎土掩蓋不了他們和建窯鐵黑胎的區別,儘管從器形到工藝,這些茶盞和建陽窯茶盞之間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但是,一看這黃白的胎色,便暴露其不是建陽窯的身份,而應歸為福建地區的建陽窯系產品。

  此類黑釉茶盞釉中的含鐵量應在7%以上,故而顯現黑色。宋徽宗喜愛斗茶,故也鍾愛黑釉茶盞。所謂「斗茶」即以沸水沖茶,激濺其白色膏沫停留在茶盞內壁上,是為「咬盞」,以「咬盞」程度來判斷輸贏,即為「斗茶」。

  宋代磁州窯醬釉罐

  第二件藏品為宋代磁州窯醬釉罐,當器物的含鐵量在2-3%之間的時候,就可能燒出醬色釉的產品。此件器物應為北方窯口在高溫下一次燒成的醬色釉器物。醬色釉中還有黑色斑塊,反映了在燒製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以及窯火的神奇所展現出的抽像美感。

宋代高古瓷欣賞

  宋代北方窯口中,定窯燒製醬色釉最為著名,有紫定、紅定的美稱。宋以前,在陶瓷上燒出紅色幾乎是不可能,因此,醬色因為與紅色有些接近,故而成為了一代名品。後世的礬紅,珊瑚紅釉都是在醬色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此件器物直口、折肩、鼓腹、腹部有些許弦紋、施釉不到底、砂底、矮圈足、胎質粗糙。醬色釉燒製難度不大,因釉色古樸、安詳,又有「老僧衣」之稱,如給瓷器穿上了一件僧袍。宋人追求內斂含蓄,古拙的器物與釉色之間有著宋人對繁華世界的理解。所謂「禪茶一味」,擁有一件這樣的器物,其所散發出的古樸氣息,多少可以給浮躁的內心帶來一絲平靜。

  北宋定窯系白釉葵口碗

  第三件藏品是一件北宋定窯系白釉葵口碗。當器物的含鐵量降到0.5%以下時,則可以燒出白瓷,且含鐵量越低,器物顏色越接近於潔白。此件器物敞口、口沿分五瓣葵口形,弧腹,施釉不到底,圈足。釉色白種閃黃,可見在白瓷中,尚屬於含鐵量較高的。

宋代高古瓷欣賞

  定窯系指從北宋至金元時期,以河北曲陽定窯為中心,在中國北方形成的一個以燒製白瓷為主要產品的一些列瓷窯。從工藝上,他們仿照定窯,從質量上,一般要略遜於定窯,但也往往保留自己窯口的一些風格。從以上幾點來看,此件白釉碗應歸為北宋定窯系的產品。器物除白釉外,似乎沒有任何裝飾,但如果用心尋找,這五處淺淺的葵口邊,正表明了工匠對於此件器物的用心。葵口太深則俗氣,葵口太淺則看不出,而此件器物的葵口製作得恰到好處,體現了宋人含蓄、內斂的氣質。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