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唐繼堯紀念銀幣究竟鑄於何時?民國四年十二月,袁世凱稱帝,雲南都督府唐繼堯和蔡鍔將軍率先發動護國起義,組織護國軍誓師討袁,全國響應。袁世凱被迫於民國五年三月二十二日宣佈取消帝制。同年五月八日,護國軍在廣東肇慶成立軍務院,推舉唐繼堯為撫軍長,岑春煊為撫軍副長,梁啟超為政務軍委員長,陸榮廷、蔡鍔、李立鈞、劉顯世、陳炳昆等為撫軍,遙遵黎元洪為大總統。六月,袁死,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宣佈遵行臨時約法,召開國會。七月,軍務院宣告撤消。從上述歷史事實中可以看出,唐繼堯紀念銀幣是民國五年之後製造的,唐繼堯不可能在民國元年或民國四年預先料到自己要擔任軍務長一職從而先行製造紀念幣。
唐繼堯紀念銀幣是雲南省為紀念反袁擁護共和勝利而製造發行的,故也叫唐繼堯擁護共和紀念銀幣。是民國時期雲南省主要的流通貨幣之一,有唐繼堯側面和正面兩種版別。這兩種銀幣的製造時間至今說法不一:王守濂《中國稀見幣參考》一書認為是民國元年;施嘉干《中國近代鑄幣考》、蔣仲川《中國金銀鎳幣圖說》、徐祖欽《中國錢幣目錄》等書認為是民國四年;耿愛德(E﹒KANN)《中國幣圖說匯考》一書認為唐繼堯正面像是民國五年,側面像是民國六年;張惠信《中國貨幣史話目錄》一書認為側面像是民國五年,正面像是民國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簡明錢幣辭典》則認為兩者都是民國七年製造的。上述各家專著所言,或未引證,或引證不明。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史料缺乏。
民國6–7年(1907–1918年)雲南造幣廠製造。面值僅三錢六分1種。版別有 側面像、正面像兩種。民國6年8月製造 的初版銀幣是唐繼堯側面像,民國7年 10月1日開始製造的是唐繼堯正面像銀幣。正面中間鈐唐繼堯頭像,外圍鈐「 軍務院撫軍長唐」;背面中央鈐五
角星、交叉之鐵血十八星旗與五星旗, 外圍下方鈐「擁護共和紀念」及幣值, 兩側分鈐花星。
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金融研究所編印的《雲南近代貨幣史資料彙編》在「造幣廠為唐繼堯鑄發擁護共和紀念銀幣和銅幣」一節中載有雲南省財政廳民國七年十月二十二日為送紀念模型式樣致雲南商務總會文,其中有這麼一段記載:
據造幣廠呈稱,查前奉令鑄造本省紀念幣,業經遵辦並呈報在案。惟查前次模型未臻完美,不便賡續多鑄。茲已將前鑄模型加意改良,……又模型既經改易,與前者略有不符,自應印具模型式樣,呈請通令全省內外各機關知照,並出示曉諭軍民人等一律使用。此次改式復鑄,應即查明前案,鑄造二十萬元由富滇銀行發行。即自十月一日開始鑄造。……查此項紀念銀幣,曾於上年八月內奉督軍、省長公署令餉造幣廠製造,由富滇銀行發行,並通令省內外各機關,一律通用在案。
行文的重要之處,在於提到了雲南造幣廠曾於民國六年八月奉督軍、省長公署之令鑄造唐繼堯紀念銀幣,但由於模型「不臻完美」,不再製造,後經修改模型,於民國七年十月一日再次製造二十萬元並由富滇銀行發行,這就解決了唐繼堯紀念幣製造發行的時間問題。遺憾的是,該文沒有涉及初版和改版的紀念銀幣的具體式樣,但通過對史料與實物的考證,也是完全可以說明的。唐繼堯正面像銀幣存世極多,據張惠信《中國貨幣史話目錄》一書的保守估計至少要比側面像多出十倍,且成色低劣,只有六成左右;而側面像銀幣存世相對較少,成色較好,有八成六。稍具貨幣常識的人都知道,一般存世多,質量差的貨幣都是由於製造數量大,流通時間長等原因所致,反之,存世少,質量較好的都是製造發行時間短或者根本未進入流通領域,唐繼堯紀念銀幣也不能例外。改版後的紀念銀幣,在民國七年十月一日發行時就製造二十萬元,數量之大,顯見是一種廣為流通的貨幣。這與正面像的存世情況相符。此外,《昆明市志》中有民國十二、十三年流通市場的銀幣以紀念幣為最多的記載。再則《昆明市記》還提到:「民國八年,滇護國成功,因鑄造金幣,並添鑄五角銀幣及當五十銅幣兩種,以資紀念」。這種金幣及銅幣都是以唐繼堯正面像的形式出現在幣面。所以,從統一版式的角度看,銀幣也沒有理由不是正面像。以上事實說明:民國七年十月一日開始製造的是唐繼堯正面像銀幣;而民國六年八月製造的初版銀幣則是唐繼堯側面像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