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畫「鳴鳳在竹 潛魚出淵」(1張圖片)
  • 16年11月22日 06:0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近日,在瓷友伯瑜先生處見到一塊明成化“平等青”瓷片(見圖),亭台樓閣,鳳鳴魚躍,人物傳神,畫意生動,是古句“鳴鳳在竹,潛魚出淵”的最佳配畫。據說,大多古人寫的是“鳴鳳在樹”,而非“鳴鳳在竹”,歷史上只有米芾、趙佶寫的是“鳴鳳在竹”。寫“鳴鳳在樹”的古人卻有懷素、智永、歐陽詢、趙孟頫等。紙上糾纏許多筆墨,瓷上過去沒有發現,而今天,我們從這塊瓷片上看出分明的“竹節”,由此證明,是“竹”而非“樹”,雖然寫“樹”也是可以的。至於“潛魚出淵”,那是有點“魚躍龍門”的美意了! 

  鳳凰,是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為鳳,雌為凰,總稱鳳凰。按照古人的描繪,鳳凰類似孔雀,但又雜糅其他動物的特點,據《宋書·符瑞志》中較為具體的說法,它是“蛇頭燕頜,龜背鱉腹,鶴頂雞喙,鴻前魚尾,青首駢翼,鷺立而鴛鴦思。”鳳凰是完美主義的化身,它和龍一起構成了“中華龍鳳文化”,是吉祥和諧的象徵。吉祥成語很多,“梧桐棲鳳”比喻賢才擇主而侍;“百鳥朝鳳”象徵盛世太平;“鳳求凰”比喻男女相愛男子追求女子,也象徵對美滿幸福的姻緣嚮往和歌頌;“鳳毛麟角”常用比喻難得的傑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寶;“有鳳來儀”比喻吉祥的徵兆和祥瑞的感應;還有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同樣,潛魚出淵,魚躍龍門,也是中國神話傳說,正式記載是漢代辛氏所著《三秦記》。據後人著述為《藝文類聚》《太平廣記》對該書的引述來看,《三秦記》中曾多處提到“魚躍龍門”的傳說。如“河津一名龍門,水險不通,魚鱉之屬莫能上。江海大魚薄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也。”又如“龍門山在河東界……每暮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者便化為龍。”等。《竹書紀年》是戰國末期魏國史官的作品,書中關於“龍門赤河”的記載,說明當時“魚躍龍門”的神話故事還未形成。而“魚化為龍”的記載多出自漢代典籍,故神話故事的形成當在西漢初年,且可能與漢初“神龍崇拜”觀念強化有關。 

  總之,這幅明代瓷畫描繪的藝術場景,是“鳴鳳在竹,潛魚出淵”。這八個字說的是中國式祥瑞的象徵,它出現在工匠筆下,出現在民間的眾多實用器物上,也是中華民族長期嚮往美好的心底祈願。 

  一塊明成化的“平等青”瓷片,也為收藏愛好者們悄然推開了一扇明代瓷釉技藝的窗戶。平等青,亦稱“陂塘青”。它是國產青花料中的一種。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景德鎮窯青花多用此料。有專家曾經說,平等青含鐵量較少,燒成後,色澤淡雅、清麗而明澈、暈散不嚴重,呈色淡雅青亮,與明初永樂、宣德濃重青翠的蘇麻離青截然不同,成為這一時期青花瓷的特色。 

  成化青花瓷,色澤淡雅,釉面肥潤,撫之有玉質感。我們見到的這類“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窯瓷有的繼續使用蘇麻離青料,筆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筆觸,其青花髮色濃重,有濃淡層次和黑褐色結晶斑,與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並和多數淺淡色調同時並存。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樂平縣產的陂塘青,也稱平等青。 

  研究者伯瑜先生說,色料淘煉精細,含雜質較少,髮色柔和淡雅,藍中閃灰,呈色非常穩定、平靜,頗有水墨畫風格,與潔白溫潤的胎釉和纖細的紋飾相襯,分外脫俗。但往往因釉質肥厚,青花色淡,而有雲遮霧障若隱若現的現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調表現得最為突出。成化青花線條纖細,多用雙勾線條勾勒圖案,然後在圖案內進行渲染,雙勾線用濃筆,渲染用淡筆,因而其燒成作品則呈色淺淡雅致。 

  成化民窯青花瓷採用平等青料,青花顏色同樣淺淡發灰。用分水方法渲染,輪廓線大多較粗,渲染之分濃淡兩色,多為勾勒點染和單線平塗兩種方法混合使用。由於經過精細加工,在適當的溫度中,能燒成柔和、淡雅而又透徹的藍色。這些知識,可謂是為我們科普了。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