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釉裡紅鳳穿牡丹紋象耳盤口瓶
釉裡紅歷來就是瓷器之中比較名貴的品種,為什麼呢?因為其燒製難度極高。青花瓷器和釉裡紅瓷器都是釉下彩瓷器,青花瓷是一個美化的、文學化的詞彙,其專業用語應該是釉裡藍或者釉下藍。青花和釉裡紅都是素胎彩料繪畫之後罩上釉料在高溫下一次燒成,青花用鈷藍料,在呈色範圍溫度比較容易控制,而釉裡紅用的是氧化銅作為呈色劑,必需得在1350度的高溫、還原氣氛下才能呈現出好看的紅色,溫度誤差不超過10度,高了顏色就飛了,沒有紅色,低了顏色就發黑,不好看。元代釉裡紅瓷器鑒定要理解古人的難處,古時候沒有溫度計,燒製溫度控制全憑經驗,10度的溫度誤差在我們常人看來好像很大,但是再1000多度的窯裡面就是一點細微的差別,這樣一來就很容易燒壞,成品率很低,所以在古時候燒製釉裡紅的成本要比燒製青花的成本要高得多。所以歷代以來釉裡紅都是名貴瓷器,明早期過後就基本沒有燒製,這是國力的表現,到清康熙以後國家強盛了,釉裡紅便又開始燒製了。而釉裡紅最早燒製的,是我們的元代。
一、元代釉裡紅瓷器鑒定——胎體
1、胎質:元青花用料大致相同,堅硬細膩,胎骨厚重。有旋削痕和接痕。
2、胎色:灰白色、漏胎處有火石紅。
二、元代釉裡紅瓷器鑒定——釉質
1、釉料:乳濁釉、透明釉、白釉。釉面肥潤。
2、釉色:淡青色、灰白色、青白色。
三、元代釉裡紅瓷器鑒定——呈色劑
以銅為呈色劑,燒製不好控制,顏色有粉紅、深紅、黑褐、褚色等。少量精品存世。
四、元代釉裡紅瓷器鑒定——器型
主要有:罐、壺、瓶、高足杯、象耳盤口瓶等
五、元代釉裡紅瓷器鑒定——紋飾
紋飾的裝飾方法、畫法要落後於同期青花——因為呈色沒法控制。但紋飾、紋樣與青花大體相似。具體紋飾可參考上一篇元代青花瓷器鑒定。
元代釉裡紅瓷器鑒定可以參考元代青花瓷器鑒定方法,同作為景德鎮主要生產瓷器,他們還是有很多共同點可以參考的。瓷器的鑒定一定要注意一個橫向的對比。
毫無疑問,這支象耳盤口瓶是一件傳世的洪武瓷器珍品。由拉坯,到設計、繪製紋飾,乃至施釉及入火水窯燒製,此瓶的每道工序均無懈可擊。這支象耳盤口瓶做工完美,無論從任何角度觀賞,其釉裡紅紋飾均精巧細膩,在釉裡紅洪武瓷器當中極為罕見。許多類似的象耳盤口瓶由於口沿纖巧易碎,故此多有破損,故宮博物院的一支同類象耳盤口瓶便是最佳例子;相形之下,此瓶保存至今仍完好無缺,益顯其彌足珍貴。
自唐代開始採用含銅料在高溫瓷器上繪製紅色紋飾以來,這種技法給陶匠們造成了巨大的挑戰。由於銅紅料極為敏感,陶匠在製作過程中必須小心翼翼地處理底釉的成份、銅紅料所佔比例、窯內的焙燒溫度和還原程度,以及瓷胎在爐膛內的擺放位置,以達致預期的顏色效果。較諸十四世紀,當前的技術水平可謂突飛猛進;即使如此,陶工打開燒製釉裡紅瓷器的瓷窯時,映入眼簾的往往不是預期的一抹艷紅,而是一片晦黯灰澀,色澤褪盡的情況亦時有發生。
根據明代監製瓷器之官員呈遞的多份奏章,足見當時的陶匠在燒製釉裡紅瓷器時所面對的重重困難。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一位名叫徐■的窯監迫於無奈,向皇上奏表陳情,懇請皇上體察陶匠晝夜趕式之苦,設法改善大量趕製景德鎮貢品瓷的苦況。此奏章的重點之一,便是建議用礬紅彩瓷器代替釉裡紅瓷器。一般來說,君王均不喜被人拂逆意旨,而且礬紅彩也要經二次復燒而成(出錯機會也因此倍增),因此窯監等閒絕不會提出這樣的請求。明乎此,足見這種迷人的裝飾技法令當時的陶匠倍感壓力,同時亦道出了上品釉裡紅彌足珍貴的原因。
成績記錄:
名稱 成交價 公司 時間
元 釉裡紅纏枝花卉紋 32,200.00萬 澳門中信 2016-06-12
元 釉裡紅雲龍紋大口梅瓶 14,950.00萬 澳門中信 2013-10-27
明 釉裡紅雲龍紋雙龍 11,880.00萬 澳門中信 2013-06-23
元 釉裡紅鳳穿牡丹紋刻花 9,200.00萬 澳門中信 2013-06-23
明洪武 釉裡紅纏枝牡丹 7,852.00萬 佳士得 2006-05-30
元 釉裡紅鳳穿牡丹紋玉壺 7,245.00萬 澳門中信 201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