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院畫《十二月令圖》(共12張圖片)
  • 16年6月7日 00:1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 清院畫《十二月令圖》” inline=”0″></p>
<p>清院畫十二月令圖 一月</p>
<p>這是一套十二幅描寫歲時,也就是一年自農曆正月到十二月間,民間各種節令與習俗的風俗畫。畫家沒有落款,也沒有寫上年份,但根據學者研究,可能是清朝乾隆初年,由不同宮廷畫家合作完成。畫面場景豐富,物象描寫細膩,每幅都以西洋透視法繪製庭園景致,構築出有如真實的畫境。這些庭園建築從畫面右下角或左下角,延伸至遠方,三兩成組的人群,穿插其間,從事著各種歲時活動。</p>
<p>「月令」一詞,原本指的是依照十二個月頒布的政令,從明清時代才開始普遍用在畫名,內容多半表現歲時活動。不同月份,自然界會產出不同植物,例如一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五月昌蒲、六月荷花、九月菊花;而時序不同,人們也有各種活動,例如正月賞花燈、五月賽龍舟、七月乞巧、八月賞月、九月登高、十二月滑冰。這套十二月令圖除了在每個月的場景,描繪出相對應的特定活動,還在多層次的建築空間內,搭配了同一個月裡其他歲時活動。例如一月景描繪了元宵燈會,但庭院中又有孩童戴面具做戲;五月景的主要活動為龍舟競渡,而左下方同時表現了準備藥品的習俗;九月則同時描寫了賞菊、登高兩種活動。這種作法讓畫面中的時間產生流動感,也增強了觀者視線在畫面空間中移動的效果。</p>
<p>這十二幅畫軸曾經在乾隆皇帝的宮廷裡懸掛,每月一幅,按月更換。觀賞者在欣賞每個月的景致同時,彷彿也參與了畫面中的種種活動。</p>
<p><img src=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您可能也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