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窯乳濁釉高足杯(1張圖片)
  • 15年7月22日 23:4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高足杯稱馬上杯,也稱把杯,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早期的歷史文獻不見對高足杯的記載資料,直到五代十國的周羽沖《三楚新錄》才出現“高足碗”的名稱。清代朱琰《陶說》卷六《說器中·唐器》之“高足碗(原註:十國南平器)”條記:“周羽沖《三楚新錄》:高從誨時,荊南瓷器皆高足,公私競置用之,謂之高足碗。”其實,《三楚新錄》文中所說的“高足碗”,並不是元明時期常見的那種高足杯。 

  《中國陶瓷史》第八章第三節在論及元代瓷器的造型時,說高足杯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口微撇,近底處較豐滿,承以上小下大的竹節式高足,是高足杯的典型式樣。對元代瓷器中為什麼會突然湧現出來大量的高足杯,這與元代蒙古人的生活習性有關係。著名陶瓷專家張浦生解釋為:“高足杯始於元代,它適用於蒙人善騎喜飲的習俗,最初為馬上飲酒而制(所以高足杯又稱馬上杯),後來也稱靶杯,可以擺放果實。”似乎高足杯最初是蒙古人的飲酒器具,高足杯出現的歷史背景是隨著蒙古族入主中原,從而在國內大量出現。 

  古代,金華地區生產金華府酒。據史載,吳越王錢鏐為偏安江南,歲歲向五代各王朝進貢,其中金華酒作為定制的貢酒。宋代金華酒業發達,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金華的酒課已高達“三十萬貫以上”,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金華縣酒課、酒務租額二千二百六十四貫一百二十五文”。至元代時,金華是我國主要的產酒區之一。當時江浙行省的酒課約佔全國酒課收入的1/3強,元貞二年金華“酒課中統鈔一千五百五十三錠三十五兩二分二厘”,遠遠超過“茶課中統鈔六錠二十四兩四錢七分”的課利,足見金華酒業之興旺。據《武林舊事》載,金華酒在南宋時期已盛行於京都。 

  婺州窯的著名窯口鐵店窯盛產乳濁釉的高足杯(見圖),就很好地見證了當時金華酒業的發達。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