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洪武釉裡紅蟠龍梅瓶
洪武時期瓷器的造型,多少具有元樞府窯古瓷渾厚的遺風,尤以民窖為甚。民窯撇口盤、碗類,中腰以下胎體漸厚重,有的和元瓷一樣,或折腰、或器心留有疊燒的墊餅痕跡。官窯器則銳意創新,迅速擺脫元瓷厚重粗笨的風格,孕育著以造型秀美飄逸著稱於世的永樂瓷造型,從而展現了明瓷的新風貌。
洪武時期瓷器的胎體,胎土因冶煉粗細之差,胎質表現不一。以官窯器物而論,瓷化程度較高,因而堅韌細白,稍有厚重感。民窯器物則因火力不足,有類似漿胎的現象,胎體斷面呈土黃色,但大多數仍為略含雜質的淺灰白色。
常見的洪武民窯瓷器,有的胎體冶煉不精,胎質呈白或灰白色,經厚潤的青白釉汁映襯,釉面顯示出較明代其他各朝更加深的青灰色或灰白色;而官窯器釉面雖也為青白色,卻較民窯器白潤肥厚,有的釉面伴有細碎無色的自然開片紋,玻璃化程度高,色澤清雅,柔和悅目。一般底足刷有白釉漿,薄處泛黃,厚處呈乳白或青色,光澤感不強。有器足與器身釉面色調不一的怪異現象,究其原因,或者是器足受火向背不同,溶融時產生變異,或者是底足塗了不同的釉料所致。
洪武時期瓷器的釉面,釉面呈青白色,為元、明兩代瓷的共同點,只是青白程度各朝略有差異。如果能把深淺不同的青白度標樣總結出來,利用色標來斷代,就無異於化學反應中測定PH值時所用的試紙和比色標板,即科學又簡便。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